第十二章 论持久战

第(1/2)页

  就在明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时候,李枭忽然间收到一个消息。

  在库尔斯克与基辅之间,正有军队在布防。

  难道说……,法国人调动了预备队?

  真是这样的话,那进攻基辅的计划无疑会胎死腹中。

  法国人和可奥匈帝国军队不一样,这些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甚至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相信,在斯韦特洛亚尔反坦克的成功,会让他们把更多的高射炮投入到战场上。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办法有效对付八十八毫米高射炮。

  即便是最新型的四号坦克,前装甲也不足以抵挡八八炮的轰击。

  “法国人好像没有那么多预备队,要应付法国南部防务,又要应付察里津战场。

  他们哪儿来的那么多预备队,会不会是普鲁士军队?”

  史德威有些疑惑,按照道理来说,法国人不应该有那么多军队。

  “回总参谋长的话,是以色列军队。”

  “以色列军队?”

  听到这个消息,李枭和史德威同时吃了已经。

  虽然早就猜想到以色列人不会旁观这场战争,可却没有想到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参战。

  李枭觉得,以色列人会在法国人伤亡惨重的攻下察里津之后。战局明朗之下,才会参战分一杯羹。

  却没想到,他们这么早就参战了。

  “该死的以色列人,当初咱们就应该把他们彻底打废了。”

  “那个时候,我们有现在这么多兵员么?”史德威冷冷的说道。

  李枭脸上有些挂不住,因为当初是他力主放过以色列人的。

  大明吃亏就吃亏在战争动员太晚,如果在一年前开始大规模征召兵员,把明军的总人数扩充到三百万以上。

  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用兵捉襟见肘,到处都缺人的情况。

  后方的部队,训练一批到了前线,就会伤亡一批下去。

  事实上,已经打成了添油战术。

  从去年大明开始参战以来,大明军队累积伤亡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以上。

  明军在之前的战役中,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烈的战争。

  从中东到俄国,大明百万大军洒进去,却还是到处缺人。

  没办法,要控制的地域实在是太大了。

  能够逐渐抽调兵力的中东,也只能抽调出三十万人。

  剩下的二十万人,要控制从埃及到巴士拉的广大土地,确保苏伊士运河区的安全,也实在是不容易。

  这三十万人还都是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还成,可缺乏重武器的他们,注定不能像陆军这样进行大规模会战。

  而且这三十万人还不能一次性抽出来,不然又会在中东形成权力真空地带。

  这也是李休攻下西西里岛之后,迟迟没有进行科西嘉岛登陆作战的原因。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东抽出来的海军陆战队,是登陆以色列还是继续投入到法国方向?

  “大帅,总参三处传来的情报。”情报官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递给李枭一封加密情报。

  “哦!”李枭接过文件夹子,打开看了一眼,立刻锁紧了眉头。

  “怎么了?”史德威很少看到李枭这副表情,他觉得有些奇怪,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大帅变成这样。

  “英国人搞出了煤化油的技术,第一批已经生产出一百吨。

  现在普鲁士和法国都在建厂,而且……以色列已经建成了工厂。

  上个月,已经生产出来七十吨汽油。

  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产量还会增加。

  也就是说,塞瓦斯托波尔港里的那些舰船重新有了油,又能开起来了。

  联军的飞艇,也重新有了油。

  飞艇可以满载运行,他们的运输效率也就越高。

  有了油,他们的内燃机机车也能开动。火车可以拉更多的车皮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