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三章

第(1/2)页

  “我还是想待在原先的连队,我舍不得弟兄们。”老猴子的回答出乎了李枭和敖爷的预料之外。

  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傻子都知道,得了李枭和敖爷的赏识,那前途就像是走在满是路灯的大街上——一片光明。

  可这老猴子,居然……居然……居然拒绝了李枭和敖爷的安排。

  “你是说,你还想留在原先的连队?”李枭看着老猴子问道。

  “是!

  俺是个粗人,不会说瞎话。俺就是想和兄弟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俺都是和兄弟们在一起过来的。

  一起出操,一起训练,一起打仗。

  说实在话,亲兄弟都不一定这么亲。

  有时候俺们会吵嘴,有时候俺们会打架。可吵过了,打过了,我们还是兄弟。

  多少年了!

  大帅,俺真的只是想和兄弟们在一起。求您成全!”

  眼前是辽军权势最大的两个人,老猴子罕见的说话不结巴。眼睛里面含着泪,给两个人敬了礼。

  和敖爷对视了一眼,李枭叹了口气:“还是留在你们一师吧,你安排。”

  这就是一个老兵!

  李枭无奈摇了摇头,有时候战友的情谊,比起亲兄弟来还要坚实。

  “你小子……!好吧,把你们全连调换一下。”敖爷点了点头,想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

  就是给部队换个番号而已!

  “多谢大帅,多谢敖爷!”

  看着激动不已的老猴子,李枭又和敖爷对视了一眼。他和敖爷,跟老猴子和他的兄弟们,似乎也没什么区别。

  火车继续在铁轨间疾驰!

  离开伊犁不久,火车就算是出了国界。

  其实这年月,也没什么国界的说道。只要大明愿意,把阿富汗划进来都没问题。

  事实上,那里的人也是盼星星盼月亮的,希望大明把他们接收过去。

  边境上散落的驻扎这里的农垦师!

  该死的黄河总是泛滥,尤其是在河南山东那些地方,动不动就来个神龙摆尾。

  偏偏河南和山东那些地方,又多是人口稠密的地方。

  以前那里的人,即便是灾年出去讨饭,也不愿意离开家乡。

  两千多年的安土重迁思维,不是几句口号就能撼动的。

  刚开始,官府其实是用诱拐的方式,把那些百姓们骗到西域来。

  到了西域之后,捡肥沃的土地优先分给他们。

  朝廷还给他们分发了牛羊,种了两年地之后,地里面有了一些产出。于是就有人开始养猪!

  靠着水源的地方,还养鸡鸭鹅等等家禽。

  有了粮食有了房子有了牲畜,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了。

  汉民族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他们喜欢从土地里面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当然,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这些人也有炫耀一下的需要!

  于是在农闲的时候,这些人就会衣着光鲜,兜里揣着银票回到山东、河南老家。

  看着当年穷得光屁股的亲戚,前后不过几年光景就混得人模狗样的。

  而自家的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被黄河给冲了。

  每到雨季,还得跑到大坝上,冒着生命危险保卫那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垮塌的大坝。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不用官府动员,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农民从河南、山东来到西域。

  现在官府和不跟以前一样了,砖窑里面的砖头随便拉,但房子你得自己盖。

  还有土地,原本富庶肥沃的土地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如果想要好地,那就得去别的屯垦点儿。这些屯垦点儿距离大明本土更加遥远,不过不要担心被异族人袭击。

  整个西域的异族人全都在夹着尾巴做人,真发生了杀害大明百姓的事情。整个部落明天就不存在了!

  大明边军,在边界已经制造了无数惨案。异族人明确的知道,大明边军不在乎人命。

  想要存活下去,就必须要不给大明边军任何借口。

  眼看着去年还有些荒芜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了人家。李枭的脸上就有了笑容!

  “人还是太少了,没有足够的人占据这么的土地啊。”遇到哪些荒芜的土地,李枭还是会叹气。

  “大帅,您这要求也太苛责了。

  崇祯年间,大明人口不过一万万六千万人。

  现在,户籍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万万一千万人口。

  不过二十年间,人口几乎翻了一倍。

  若是在前朝,这样多的人口。遇到灾年肯定是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可现在您看看。

  无论是水、旱、蝗、霜这些灾害,咱们大明都没有发生过那样的惨剧。

  如果没有大的变化,再有二十年,咱们大明的人口或许会突破五万万。

  别说是二十年后的事情,就算是现在,咱们大明也是汉人江山亘古未有的盛况。”

  史德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

  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大明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这就是史家人的风骨,史家子弟没有留在京城当纨绔的。只要不残疾,全都勤勤恳恳的工作在基层。

  就好像那个一心修铁路的史大奈,妻子在京城难产而死一尸两命。他都没有回到家里看一眼!

  李枭感觉这比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还要难!

  中亚铁路还没有修完,史家的另外一个子弟,已经奔赴四川,考察即将修建的西安至成都铁路,汉中段!

  那是最为艰难的一段路,大明已经组织人经过几次勘探,还是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

  天府之国,不能总是游离于大明之外。虽然飞艇这东西技术越来越成熟,载重也越来越高。

  但飞艇这东西终究没有火车方便,同时也没有火车那恐怖的运载能力。

  不得不说,一个家族的掌舵人对这个家族的影响是真的很大。

  每天只知道吃喝嫖赌的郑家,就培养不出这样的后辈来。如果不是有郑森在撑着,郑家早已经没落。

  不过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有这种情怀,张煌言家里就更加热衷权利和金钱一点儿。

  “昙花一现的江山没什么意思,如果咱们大明能够保持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