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第239章 羞花

第(1/2)页

第239章  羞花

    相爷府邸,王相爷正在独自品茶。

    突然,一阵阴风吹过,他感到一股不祥的气息,抬头一看,只见蕊玉出现,王相爷心中一紧。他知道,这位邪神的出现,他的末日到了。

    蕊玉仙君走到王相爷面前,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诡异和冷艳。他轻轻抬起手,一道黑色的光芒从他的手中射出,直接打在了王相爷的心口。

    王相爷惊恐地看着自己的胸口,那里已经出现了一个黑色的洞口,他的生命力正在迅速流逝。他想要呼救,但是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慢慢消逝。

    蕊玉仙君看着王相爷的恐惧表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慢慢地走近王相爷,低声说:“你的死,死有余辜。”

    说完,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暗中,只留下王相爷的尸体静静地躺在地上,他的眼睛还保持着惊恐的表情,仿佛在诉说着那恐怖的死亡过程。

    贵妃一梦惊醒,浑身虚汗。

    她竟然看了王广金被害的全过程,那梦境真实得很。

    月华如水,洒在寂静的寝宫之中。这宫殿此刻除了贵妃,没有别人,金碧辉煌的龙床上,绣花枕头孤零零地摆放着,似乎还在等待它的主人归来。墙壁上的壁画栩栩如生,画中人物却无法走出画面,陪伴这寂寞的夜晚。

    琉璃灯笼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照亮了镶嵌珍珠宝石的屏风,以及地上铺陈的细软地毯。每一件物品都透露出皇家的奢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

    一个身影从贵妃体内走出来。

    那是蕊玉。

    贵妃呼出一口气,整个人失去了精气神,蔫蔫问:“所以王广金是你杀死的?又伪造了他上吊自杀的假象?”

    蕊玉嘴角一勾:“他死有余辜,竟敢推翻榷茶制。”

    他经由王广金的口,向圣人提出推行榷茶制,没想到王广金又亲口推翻了榷茶制,他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气?

    可怜那王广金,不过是两股力量博弈的牺牲品。

    蕊玉经由他的口推行榷茶制,白茶经由他的口推翻榷茶制,最后他只有死路一条。

    贵妃不明白,蕊玉为何要弄出一个榷茶制来。

    其实,推行榷茶制不是蕊玉的目的,制造民怨才是蕊玉的真实目的,没有榷茶制,也会有别的制,总之叫李朝乌烟瘴气,大厦倾倒,才是蕊玉的真实目的。

    自古王朝衰败,离不开红颜祸水,夏桀宠幸妺喜导致国政混乱,最终导致夏朝的灭亡。

    商纣王因宠爱妲己而荒废政事,导致商朝的衰落。

    周幽王为了逗褒姒一笑,不惜乱举烽火欺骗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的灭亡。

    而李朝之强盛,实为前世难以企及,太宗皇帝智勇双全,深得民心,开国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以巩固其统治。军事上,他整顿军队,强化训练,使得李朝军力雄厚,对外则扩张疆土,与邻近诸国交战屡屡取胜。

    文化方面,李朝亦不遗余力,推广文学艺术,尊崇儒学,兴办学校,提倡科举制度,使得文风鼎盛,才子辈出。

    李朝时期,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雄踞东方。

    如此强盛国家,要衰败岂是那么容易的事,得找出一个属于李朝的妲己、妹喜、褒姒……

    而眼前的贵妃娘娘不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吗?

    贵妃娘娘自然不明白,好好的李朝,太平盛世,他们一起坐享这荣华富贵不好吗?为何要让它衰败?

    蕊玉心里发笑。

    他是邪神呀!

    正邪不两立,正义要维护的,守护的,他邪神都要破坏、摧毁!

    贵妃对这样的蕊玉露出了惊恐的神色。

    她隐隐约约知道,自己与之合作的命运之神是什么样的神了,但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她并不想摧毁这李朝的盛世江山,她只是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而想要和他在一起而已。

    “不要恋爱脑了。玉奴。”

    蕊玉倏地又钻入了贵妃体内。

    贵妃整个人又活色生香了。

    外头月色朦胧,贵妃轻移莲步,离开了她的寝宫,向着御花园徐徐行去。她身着一袭轻纱长裙,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细腻的光泽在暗淡的灯火下闪烁着不可言喻的神秘。

    御花园中,夜蔷薇与睡莲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贵妃步入园中,仿佛自身的馨香与花香融为一体,使得整个御花园都为之沉醉。她的美丽,就像是盛开的花朵,在夜色中更显得娇艳无比。

    她在花丛中悠然自得地漫步,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与妩媚。每当她轻轻触碰过的花朵,似乎都因羞愧而微微低垂,连月光也变得害羞,躲进了云层,不敢与她的容颜相比。

    在这样的夜晚,御花园变成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世界,只有贵妃的倩影和花香在空气中缓缓流淌。她的每一步都轻盈如仙,仿佛整个夜晚都在为她而存在,星辰为她点缀,微风为她轻拂。

    绝代风华,今夜羞花。

    ……

    王广金的死是蕊玉的杰作,光禄大夫姚子奕的死,和蕊玉并没有直接关系。纯纯被吓死的,或者说被自己作死的。

    姚元崇一生功业彪炳,为朝廷效力多年,然而他的家庭生活却似乎并不像他的官场生涯那样顺遂。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各有各的不成器。

    其中两个儿子在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他们因为父亲的权力而变得傲慢,甚至私下向其他官员求取官职,这种行为最终引起了圣人的注意。当圣人询问姚崇关于他儿子的情况时,姚崇坦白地回答说自己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的欲望很大,行为不检点,并且承认他们可能私下向魏知古求助。

    这魏知古是谁呢?

    魏知古二十岁时便中了进士,先后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著作郎、凤阁舍人、卫尉少卿、吏部侍郎、晋州刺史等,曾因上疏劝谏反对修建道观而受到赏识,被拜为宰相,担任过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等职。

    魏知古不但官途顺遂,握有大权,还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创作了不少诗词作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