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老妇人,你外孙,封将了!(二合一)

第(1/2)页

  依照几名妇人的话,茅焦东走西拐一会后,方才来到一户人家。

  木篱围栏外,茅焦走到门前,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个小苑。

  小苑不大,一个窄小的竹门被茅焦轻轻推开,随后茅焦便能看到小苑内的一切。

  几个石块摆放在地上,茅草木屋旁的屋檐下靠着一捆捆木柴,几根架在木柴与篱笆之间,挂着一件件粗布衣。

  木屋的另一边,则是一个似乎刚做的简陋木棚,用于养牛。

  “那少年,就是在这里长大?”

  茅焦望着眼前的一切,似乎能想象到,那年幼的身影,从那老旧的木屋内走出来,在这小苑里走动。

  日复一日。

  也只有在这里,那少年或许才不会看到村子里的那些轻视、嘲笑。

  “嗯?”

  小苑内,一名身着布衣的中年妇女,与一名布衣女子正在聊天,看到茅焦,二人互相对视一眼,发现彼此都不认识老者后,带着疑惑,缓缓起身。

  或许不知道茅焦的来意,不管是那年轻的女子,还是那中年妇人,都有些不懂,这素未谋面的老人家,进自家小苑所谓何事。

  “良人,快出来!”

  中年妇人转头对着屋内喊道。

  妇人话音落下,随后一名中年男子,便从屋内急匆匆的走出来。

  男子便是衍父。

  衍父听到孇氏呼喊自己,以为是什么急事要帮忙,不曾想出来后,就看到小苑里来了一个身着布衣的老人家。

  “老人家,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衍父看了妻子一眼,随后上前,看着老人家问道。

  当初祖父让大伯与老三子台读书识字,让衍父干活养家,后面衍父也没读过什么书籍,没见过的世面。

  也恰恰如此,比起大伯等人,衍父生性淳朴,眼下对于茅焦的到来,尽管疑惑,但并没有一上来就赶人,或者语气不善。

  而也正是衍父的举止,茅焦瞧见衍父后,忍不住心里点头。

  “老夫路过此地,听闻你家仲儿之事,便过来看看,不知如今你家仲儿是否在家中?”

  茅焦看着衍父,笑着说道,对着衍父拱手打礼。

  茅焦的这般举止,让衍父、孇氏、筠寒三人,摸不着头脑。

  “衍儿?”

  孇氏听到这个年长的老者,说是听闻衍儿的事情,便好奇过来看看,下意识的皱起眉头。

  听闻衍儿的事情?

  作为娘亲,孇氏怎么可能不清楚村民是怎么谈论衍儿的。

  好在孇氏隐约感觉,这老者似乎并没有嘲笑的意思,故而没有驱赶老者离开。

  “老人家,衍儿不在!”

  孇氏开口说道。

  孇氏心中猜测,定是老者无意中听到村民说起衍儿小时候的事情,方才好奇过来。

  自从衍儿常常给家中托人带钱之后,那些眼红的村民,就没少翻以前衍儿小时候的事情拿出来说。

  “老人家,我次子仲衍,如今在翼城尚未归来,并不在家中!”

  衍父听到身后妻子的话,也对着茅焦解释道。

  小苑内。

  茅焦听到衍父、孇氏的话,点点头。

  果然这夫妇二人,与那些村民一样,一直都以为那少年在翼城。

  “如此,那便只能作罢,老夫本想过来看看少年,若是有缘,便带那少年去读简识字。”

  茅焦说道。

  此举是想让眼前的夫妇二人放心,他来这里,并无恶意。

  “啊!”

  听到茅焦的话,不管是衍父还是孇氏,都一脸吃惊,就连女子筠寒都满是意外的看向茅焦。

  老先生想要收仲衍为门生?

  这几乎是三个人,瞬间浮现的念头。

  “老先生,快进来坐坐!”

  几息后,待回过神来,衍父尚未开口,孇氏便从衍父身旁经过,一脸热情的请茅焦进去坐。

  “筠寒,时辰不早,去做些吃的。”

  孇氏对着长儿媳吩咐道。

  在孇氏眼里,对于茅焦的话,她并没有怀疑,因为她看着面前这个老先生,言行举止,以及神情,都绝非普通人。

  孇氏也不担心这老先生是装的,为的是来骗吃骗喝。

  若真是如此,那孇氏也认了,日后让衍儿也学学这骗人的本事,去骗个女子回来做她的小儿媳,而且等衍儿日后老了,也不愁吃喝。

  为母者心忧。

  比起长子,孇氏心中一直放不下的,便是次子,毕竟与长子寿儿不同,次子衍儿从小就受尽白眼。

  孇氏担心百年后,她与衍父不在世上,长子又在军中,衍儿一但没有令史的赏识,回来这里,无依无靠,又无本事。

  小苑内。

  筠寒听到孇氏的话,连忙点头,满是惊奇的看着面对的老先生,她都没想到这老先生听到小叔子的事情,会收小叔子为门生。

  不过还未等她转身,就看到老先生摆摆手。

  孇氏看到这一幕,有些小心翼翼的笑起来。

  “老先生不必客气。”

  孇氏看着茅焦,开口说道。

  对于眼前这个机会,孇氏自然紧张,让衍儿识字,学会本事,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

  眼下看到机会,她哪里愿意放弃。

  “是啊,老先生先进去喝口水。”

  衍父也在一旁帮衬。

  茅焦看着心急火燎的夫妇二人,忍不住笑起来。

  “不必,既然汝之次子不在,老夫也不便久留!”

  茅焦笑着说道。

  对于少年的事情,茅焦并没有告之眼前的夫妇二人。

  此刻与方才不同。

  方才在村口,从其他妇人口中得知少年经历之时,茅焦一时冲动,心中还有告知夫妇二人的念头。

  但从村口走到这里,如今又见到这对夫妇,茅焦已经冷静下来。

  茅焦清楚此番他是奉命前来探查,并非是过来带走这家人,故而他查清楚后回去复命即可,绝不能擅自做主,让消息走漏出去。

  最重要的是,就算他说出来,面前的夫妇二人都不一定相信。

  而且他奉王命前来,身份敏感,万一这夫妇二人,无意间说出去,或者去打听,定会带来祸患。

  小苑内。

  面对孇氏与衍父的再三挽留,茅焦轻言婉拒,随后借口询问一些其他的事情。

  闲聊间,茅焦牢记住院子内石块摆放的位置,以及木屋一些陈年老旧的细节,最重要的是,还有这夫妇二人的特点。

  至于那名年轻女子。

  茅焦已经知晓女子是方才嫁来,故而并没有特别注意观察。

  此行他的目的,便是记住这个村庄一些细节,还有观察这个小苑老久的东西、夫妇二人。

  “那老夫便不打扰!”

  茅焦把看到的记在心中后,便拱手说道,准备离去。

  “老先生可否道出所住何处,下次仲衍回来之时,我定会嘱咐仲衍前去拜访老先生。”

  孇氏看着挽留不住茅焦,依旧不死心的开口说道。

  衍父也在一旁点点头。

  “下次吾等,定再会相见!”

  茅焦笑着说道,没有说出住址。

  茅焦有预感,下次再见这对夫妇之时,或许就是把自己身份,告知夫妇二人之时。

  说完后,茅焦再次拱手,随后在孇氏、衍父、筠寒的目光下,转身离去。

  竹苑内,衍父与孇氏看着老者离去的背影,互相看向彼此。

  虽然老先生说下次会再来,但老先生却不愿意说出住在哪里,夫妇二人都有些担心这不过是客套之言。

  但老人既然已经离去,他们也不好上前阻拦。

  “良人,你去拿一些米粟,再拿一些钱财,这出村的道路不好走,我们夫妇二人,去送送老先生。”

  许久后。伴随着老先生离去,越想越觉得错过机会,感到可惜的孇氏,转头对着衍父嘱咐道。

  “那老人家一看就是有礼之人,应该是听到衍儿的事情,觉得衍儿可怜,故而才想收衍儿为门生,我们夫妇二人,莫要怠慢人家。”

  孇氏说道。

  回想那老人家能为仲衍的事情,来到这水村,还来到这里,打听衍儿在不在家。孇氏愈发觉得,方才那老先生,是真的想让衍儿做门生。

  若是这样。

  这次机会,说什么都不能错过,要抓住机会。

  “好!我去拿东西!”

  衍父听到妻子的话,点点头,转身走回房屋之中。

  “娘,我与你一同去!”

  筠寒看着孇氏起身,也连忙跟着起身,想要陪孇氏一同前去。

  孇氏点点头。

  然而等衍父、孇氏带着筠寒,一直从水村追到官道,又走了许久,都没有看到茅焦的身影。

  ..........

  齐国临淄。

  在一个小巷子深处,一个窄小破旧的院子内,一个满头白发,脸颊满是褶皱的老妇人,正在用水洗着衣物。

  在这轻悄悄的小巷子内,老妇人在院子中的身影,显得十分孤独。

  老妇人身体似乎不好,洗衣物洗好之后,起身的瞬间又弯腰下去,最后还是强撑起来,一手还揉了揉背后的腰。

  老妇人拿着洗好的衣物,一步步慢慢走到院子处,一堆杂木上晾晒。

  片刻后。

  晾好衣物,老妇人又去做其他杂物。

  这时候,伴随着脚步声从想之外传来。

  “就在这里!”

  老妇人听到声音,转头看去,就看到一个男子,带着一个身着布衣的老者,来到院子。

  在老妇人的注视下,老者进入院子之中。

  “你是?”

  老妇人看着老者,有些奇怪。

  她似乎不认识眼前来到院子的这个人,莫不是来找长子的?

  “敢问,可是仲衍的外祖母?”

  老者轻声问道。

  老者便是离开水村的茅焦。

  原来当初在水村,从妇人口中得知老妇人在临淄,于是茅焦便特地返回官道,命扈从去老妇人的村子,找熟路的村民引路。

  这里茅焦便使用小手段。

  出现在水村的他,没有让老妇人那个村子的村民看到他,而是让扈从跟着村民识路之后,再带他过来。

  这样的话,老妇人的村民,只会以为是有年轻的男子,找老妇人的长子。

  “我是!”

  老妇人便是白衍的外祖母,听到眼前的老者提及衍儿,满头白发的她,连忙点点头。

  虽然不知道这老者的来意。

  但她外孙衍儿,已经离开将近一年,她想念外孙,想得紧。

  “老先生认识我外孙衍儿?”

  老妇人双眼发红,看着面前的老者,轻声问道。

  茅焦点点头。

  望着眼前的老妇人,茅焦去过水村之后,本可以不必那么麻烦,再寻到这里。

  但想起那些妇人的话,茅焦还是选择找到这里。

  除去他想把这件事情,告知王上之外,他也想见见这位老妇人。

  “老先生,我外孙在那?”

  老妇人声音颤抖的问道。

  此刻在老妇人的脑海里,全是从前那个小外孙的身影,没进竹苑就习惯大喊外祖母,小小年纪,总是拖着一捆捆木柴回家,担心她没有木柴生火。

  茅焦看着眼前老妇人那褶皱的脸上,提及少年时,两眼通红,满是关心、思念的模样。

  “秦国!”

  茅焦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