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糖蘸(2)

第(1/2)页

被林勰一碰,谢沣才回神,“没有。”

        “又嘴硬,”林勰将那块糖蘸塞到谢沣手里,灵光一现,突然想起来个好主意,抬头问寻月棠:“小娘子,你来登州也有些日子了,若是有人想要在这里开设书塾,你怎么看?”

        寻月棠确实是算对登州比较了解了,听林勰这样说,略一沉吟,问:“是谁人要在此处设书塾啊?银钱从何处来?教书先生又从何处来呢?”

        登州不同于别处,听说甚至不如凉州,在这里开设书塾的话,几乎是相当于开荒了,银子投进去定如流水一般,还够呛听得到响。

        “是咱们这里的州牧大人要开,银钱说是找朝廷要,估计也要不到,还得自己掏腰包,先生自也是他自己去寻,”林勰呷了一口茶,眼光往谢沣身上挑:谢三,快快往后听,看看人家小娘子如何说,自家兄弟的话你不听,这遭非得要个局外人来点醒你才行。

        见寻月棠没有言语,林勰还补了句:“你也知道登州牧的情况吧,现在的大人是个探花郎,不食人间烟火呢。”

        登州牧的情况,寻月棠自然也是有耳闻的,左不过就是这里穷又默,民风彪悍,匪患横行,无人乐意来此处上任。

        堂堂探花郎竟愿意放弃在京中的大好前程来这里吗?

        寻月棠的父亲官虽不大,却也有一腔为民造福的心,想到父亲,她就对这个探花郎陡然升起一股敬意。

        “月棠虽没读过几日书,却也知道识字的好处,若真是这样,那这个州牧大人着实是个好官,”寻月棠道,“倘他真能将登州的书塾办起来,日后登州的山神庙里都也会改成他的塑像。”

        这下轮到林勰语塞了,他曾听李伯说过,寻姑娘年纪虽轻,却是个精打细算的好手,在许多事情上比老叟还拎得清。

        本以为能让这么“拎得清”的寻姑娘点醒谢三郎,不曾想又碰上个“梦里人”。

        这下倒显得他格外得市侩,铜臭满身,他摆摆手:“知道了知道了,你们大家都是大善人。”除了我林子修。

        谢沣端起茶盏,藏在茶盏后轻轻弯了弯唇,自心底里头升腾起一股子没有来由的快意。

        他祖父生前喜好吃茶,随在身旁久了,他也对茶叶略通一些,李伯今日送来的是研膏茶,乃是登州的特产。

        所谓的研膏茶,其实就是一种绿茶,不过制茶步骤里多了个研膏步骤,即压榨、舂捣或者研磨,如此一来便将茶叶中的苦汁排了出去,更加适口。

        便如手上这盏,吃起来香却不涩,入口滑润,既甘且美,回味悠长。

        林勰吃完了一盏,后背抵着桌子开始掉书袋:“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醃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

        寻月棠手上还有其他活计要忙,自是没这个闲工夫留在此地听林勰吟诗,便与谢沣使了个眼神,悄悄退了出去。

        谢沣瞧着她蹑手蹑脚出去的身影,脸上笑意更深。

        林勰虽沉浸在自己的“博闻广识”里头,眼珠子却晃得灵便,见寻月棠出去,便幽幽凑到谢沣耳畔,将后头那两句诵了齐全:“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都濡镇子春味长与不长我是难以知晓了,不过这登州府上谢家三郎,春味倒是不短哟。”

        “又在发癫,”谢沣撂下茶盏,自己拈了一块糖蘸。

        “怎又成了我发癫了?”林勰指了指他手上的糖蘸,“今日你用的可是研膏茶,真奇了,我是不知道如此甘美的研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