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我小看了领导(6/6)

第(1/2)页

一百一十分钟,电影结束,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其实,国内有不少反映大地震的电影,之前就有蓝光闪过之后

        不过那电影是79年拍摄的,某种意义上来说,非常不合适,虽然带有政治任务,但在客观上是揭开了一个新鲜巨大的伤疤,让痛更痛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隔了几十年,唐山政斧才会想起来拍一部唐山大地震

        唐宁宇安排人领着一帮人前往餐厅。

        韩山坪想了很久,然后开口:“这个有借鉴阿巴斯的生生长流吧?”

        张俊生有点震惊:“您看过生生长流?”

        “当然,全世界大部分大师的作品我都有看过!”顿了顿,韩山坪接着道:“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那可是伊朗的电影大师,我以前学导演的时候,就喜欢他的电影!”

        生生长流讲述的就是伊朗北部大地震,故事以一位导演寻找家住地震中心的小演员的经历为蓝本,描写沿途所见到的居民的生活,由此引发的思索和领悟。

        在路上,导演见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景象,废墟、悲痛的人们、死亡

        然而,令导演觉得惊奇的是,人们并没有沉溺于悲痛无法自拔,而是在灾难之后重整心情重建家园。

        死亡使生者更加珍惜生命,以更加充足的勇气活下去,希望并没有失去,片中比较**处,是一对男女在地震后举行婚礼。

        当然,小演员最终没有找到,给片子积极向上的基调抹上了淡淡的感伤色彩。

        张俊生肯定不敢这么拍,他要是把张紫枫弄死了,估计电影彻底毁了

        人家是大师

        而且,生生长流是比较典型的公路片,通过形形色色的人面对地震后的不同状态,来揭示人性,就艺术性而言,肯定很深刻!

        但是,可看性比较弱,而且没有办法全方位再现了大地震的惨烈。

        其实原时空,马小康的唐山大地震为什么被骂的那么惨?

        最主要就是他有点糊弄人,说了唐山大地震,结果压根没有地震的正面镜头,只讲了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家庭,而且主要是地震之后的故事

        张俊生这版本的唐山大地震,别的不说,场面上足够让人震撼,。

        末日崩塌的导演坐镇特效指挥,整个剧组3亿制片成本,起码有两个亿是用在了特效上面对外宣布是5亿

        再加上隔壁棒子国的海云台被一帮人吹的天上有地下无,这个时候唐山大地震上映,绝对是一波票房利器!

        晚餐就在悦华的食堂,张俊生陪着韩山坪,两人一边吃一边交流。

        “前两天,我去了美国参观,”

        张俊生赶紧接茬:“真的?那应该是叫我陪你啊!”

        “别打岔,先听我说!”韩山坪怼了张俊生一句:“我发现美国人在改编中国的题材,利用中国积淀的文化资源拍摄电影,这一点当然全世界的电影都可以融会贯通,但作为一个中国的制片公司你不能迅速把这些资源变为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产业的收入就太可惜了。”

        “嗯,您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