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发布会(2/5)

第(1/2)页

和其他商品不同,文化领域的产品终端定价,往往跟产品品质无关。

        说直白点,好电影也是卖40块钱一张票,坏电影也是卖40块钱一张票。

        从理性的资本决策来说,一部电影想要赚钱,只要完成一件事“尽可能多”的观众。

        那这件事就变成了,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观众。

        至于观众质量如何,真的无所谓。

        理论上方法有很多,比如全组齐心协力钻研表演,比如精心打磨剧本反复修正,比如探索艺术边界出奇制胜…

        很遗憾,上面的都是“把电影做好”的方法。

        但把电影做好,在中国“不一定”挣钱。

        当今中国最高效的方法,仍然是用ip、鲜肉、明星加上情怀来收割智商税。

        换句话说,中国目前有足够多的“垃圾观众”,在为那些你们口中的烂片买单,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如果劣质商品能够跟普通商品攫取一样多的收入,我为什么要花额外的精力和成本在上面呢?

        好,你会想,我不与那些差电影为伍,我就坚持做我自己心中认为的好电影不行么?

        行啊!

        当然行!

        但是,市场并不是孤立的,当投资人看到了烂片赚钱,而一部“所有人都说好”的电影不知道赚不赚钱的时候,你猜从理性决策的角度,资本会流向哪里?

        还有一点,中国的文化审美还有这么一种反智思路:凡是我看不懂的都是装逼,凡是我欣赏不来的东西都是太高雅而没有存在意义,你别给我整这些高级的我就是个俗人…

        所以,“温婉”通过摇头晃脑的跳舞,几天时间迅速吸粉几千万。

        重点来了,这个温婉14岁就开始无下限地整容,整容为了傍富豪,17岁就已经辍过学、堕过胎、泡夜店,又想通过抖音平台红起来…

        快手,很多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就已经当妈妈了,并以此为荣耀,试图以此赚取更多流量…

        为什么他们愿意这么做?

        因为有人就是低俗审美、低级趣味!

        劣币驱逐良币,就这么来了!

        只要当大众审美变得健康起来,主流审美建立,文娱产业才会大跨步迈向正常渠道!

        那个时候再谈分级,来得及!

        ……

        13号,三枪拍案惊奇上映…

        不出所料,被骂出了翔!

        三枪的烂,已经烂出了一种境界,骂一部电影竟然成为了一种潮流…

        “一代“国师”假大空”!

        “张一谋应该被枪毙三分钟!”

        “拍电影的案,割观众的肉!”

        “实在不知道这么一个打着喜剧旗号,用惊悚悬疑铺路,插播春晚小品,兼宣传二人转,顺便软性宣传大西北跟东三省的怪物,能称之为电影。张一谋这个“国际大导演”在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后,交出的这份作业实在是令人发指,雷倒众生。”

        呃,三枪拍案惊奇确实很烂,这玩意没法洗地,即便是张一谋的铁杆粉丝,也洗不了!

        结构松散,节奏冗长,笑料生硬,前后基调不一…

        笑料低级,生硬到可以无限制的重复摔跟头,这跟滑稽戏还有什么区别?

        最多说一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烂片,至于怎么洗?

        大概就是一句:就一个电影,咋招那么多话,爱看就看,不爱看就撕票回家,为什么都那么爱评价别人啊…

        大哥,张一谋诶,三枪上映前花式宣传,鲁豫有约、大本营、星光大道,但凡能利用的宣传资源都用到了,让人不知道都难!

        之前因为禁映刺陵的网友们总算找到了借口!

        “刺陵是大烂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