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各有心思

第(1/2)页

谨行想得很清楚,之前为了他的前程,家里已经花费一大笔银子了。

        现在还会有两个弟弟,自己总得把这些银子赚回来吧?

        父亲还没有出去跑官呢,他急什么。

        父亲擅长农事,那他就做家里开源也好啊。

        想当年东府,二伯不也是做生意帮衬家里一把的。

        更何况,他觉得他的性子吧,并不擅长钻营,还真的不怎么适合去六部当官。

        还不如静下心来,一边好好读书,一边帮家里开源,到时候考上了进士,再想别的法子。

        谨行觉得,自己其实挺纠结的。

        他想科举入仕,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

        可又怕,万一他永远科举不中,到时候,永远在家这么读书的,多费家里的口粮。

        总不能之前靠父母养,后来靠媳妇的嫁妆养吧?

        虽说这样的人大把,可他并不想这样。

        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矛盾中渡过。

        相反在守孝的这段时间里,他倒是觉得,日子过得挺充实的。

        读书读累了,跟着父亲下下田种种地。

        天气不好的时候,去巡视铺子。

        再空些的时候,帮着去请大夫来给娘检查身体。

        送大夫的时候,顺便问问娘这么大的肚子要注意些什么。

        还把妹妹让周泊桐送回来的那些要注意的事项,和大夫们探讨一番。

        每天这么忙碌的,倒是没办法想些乱七八糟的了。

        现在妹妹这么一提,他又有些开始乱想起来了。

        对于这些,谨彦是不知道的。

        在她看来,李大人虽说不是首辅,可为人方正,两袖清风,学识高深。

        自已跟在李大人身边才没多久,就受益匪浅。

        妙书都夸她,这段时间的字有些风骨出来了。

        不像以前,那字虽然也不错,但怎么说呢,文人该有的风骨,她没看见。

        虽然她本来是觉得,现在的字和之前的好像差别也不是很大。

        不过,妙书那是超超高级知识份子,和自己这种半桶水的不一样。

        妙书喜欢自己不假,不过,具体到哪一点的夸奖自己,还真的特别稀少。

        因此,她有些飘飘然了。

        到了第二天,谨彦便跟着父亲还有兄长去了隔壁东府,杨氏肚子太大了,苏氏便陪着杨氏。

        沈振光虽说出去只当个五品的知府,在一些人看来是有些憋屈。

        不过,他的二房也和他说了,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韩信都能忍胯下之辱呢,所以降级总好过之前一直闲赋着吧。

        自从沈振光得知自己去大同当知府之后,就常把沈三叫过去“请教”。

        谁叫沈三有当过广州知府的经历呢。

        谨彦过去的时候,发现大伯二伯四叔正聊得欢,一点也看不出,之前因为分家,斗得脸红脖子粗的样儿。

        而听四叔说,四婶邹氏也怀上了,所以,也就不过来了。

        至于二伯娘丁氏和谨慧已经到了,在花厅等着谨彦。

        谨彦一听,便向长辈们行完了礼,转身去了花厅。

        “七妹妹?”谨彦见谨慧依偎在丁氏身边,头低低地,便试探性地叫了声。

        “六姐,你来啦?”

        那依偎在丁氏身边的刚要抬头,谨彦突然听到身后熟悉的声音。

        “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