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历史周期率(特鸣谢书友 33028588

第(1/2)页

第122章  历史周期率(特鸣谢书友  3302…8588  的月票!)

    柴宗训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后,道:

    “二位爱卿,如今我大周经济发展迅速,为促进社会中工商业的发展,从民间广为录用相关人材进入朝廷效力,朕想在明年的科举中增设两科,为“商科”和“工科”,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周自太祖之时,便采得是“与民休息、发展经济”之策。

    至太宗时,因太宗出身大商人世家,深知商业对国家经济生产的巨大作用,对商业极为重视,因而采“农商并重、区别纳税”之策。

    柴宗训继位后,更是推行力促商业之策,这九年来,不说大周商业比之太宗时繁荣了十倍,5倍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李涛和王著二人皆是实干才华满满的社稷之臣,亦深通财政经济之道,听完柴宗训所说,立刻明白皇帝想制度化提升工商在大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用意。

    李涛道:

    “陛下圣明。

    我中华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全社会重视工商,商业兴盛的时期。

    譬如“商人”一词来源的殷商时期,几乎全民经商,社会氛围宽松自由。

    春秋战国时工商业兴盛,吕不伟、秦清,皆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世家,其经济实力足以改变当时天下大势和走向。

    再如汉朝的“文景之治”,朝廷崇尚“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官府轻徭薄税,任百姓自由经营农业工商,乃能几十年内至汉武帝时的“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可见工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至汉武帝听信董仲舒一面之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百家之学俱废,儒家只讲空泛道德、只论如何做官的“学问”大行其道,罔顾民生和生产,以致社会停滞不前,每个皇朝皆逃不过“勃兴、治平、腐化、乱亡”的周期。

    其根本原因便在于人性贪婪下的贫富两极分化:富贵者穷奢极欲,贫贱者食不果腹。

    陛下想要开“工”“商”二项科举,制度化提升工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真乃圣人之举,功在民族!

    只是臣以为,虽然自唐代以来,工商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应先在全国士林间,开展一次大辨论。

    使重工商的理念深入臣民之心,庶可将陛下开“工”、“商”二项科举推行起来。”

    王著道:

    “陛下,臣赞同李相所议。

    大事必作于细,难事必作于易。若不先在士林间推动重视民生、重视工商的理念,臣恐陛下虽推行“工”、“商”科举,仍不能持之长久。”

    柴宗训听罢大喜,心想:

    “我中华这时代,可称才俊倍出!唐代及朕前世时空的宋代,商品经济本已大为发展兴盛,只因武德不兴,中华尚武精神被赵逆打压,致沦亡于野蛮异族。

    朱重八驱逐鞑虏,是为汉人的最后一次武风再兴,可惜的是,贫农出身的老朱把整个大明弄成了一个“大农村”:只重农业,极为打压工商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