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安南之议(特鸣谢书友 凸凸虎虎 的

第(1/2)页

刘鋹退出大殿后,柴宗训命传宰相李涛和次相王著前来。

    不一刻,二人已从皇宫前院赶至。

    见礼后,柴宗训将造册的南汉典藏名录传给二人观看。

    二人又是一阵惊叹不已。

    自开熙五年柴宗训敕建“摘星楼”,于开熙六年八月在汴京城北建成。

    整座建筑仿“北斗七星”布局而建,主殿在北极星位置,另有七座辅殿。有吏员二百余人,专责维护保养典藏。

    目前“摘星楼”内已保存有大周本国及来自蜀国的计六万余册书籍字画,数量还在南唐国主李煜祖孙三代收集的五万余册典藏之上。

    “摘星楼”已成为了天下文人雅士向往的文化圣地。

    众臣中除身为“摘星楼”管理者的宰相李涛和次相王著可随意进入,其余人皆需得到皇帝柴宗训御批,方可进入其中一览。

    李涛叹道:

    “启禀陛下,南汉高祖刘龑及中宗刘晟皆颇有文学修养,善待文人雅士。

    这南汉皇宫中的典藏,几乎已将岭南一带历来的文学作品囊括尽矣。”

    柴宗训点了点头,道:

    “此次朕收南汉入版图,有一点倒是颇为可惜,天福四年时(939年),安南已从南汉独立出去,此次朕大军平南汉,没有将安南一并收复。”

    安南自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至九三九年安南脱离南汉,已有一千二百余年为中国统治。

    “安南”、“越南”这两个国名都和中国官方有关。作为安南人口聚集地的“红河三角洲”,历来是汉人政权所开发出来的。

    “安南”这个名称,最早在唐高宗永徽六年出现,655年以后,5府都属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安南都护府(治所在河内)。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

    唐朝后期,设静海节度使控制安南。

    刘龑统治南汉国时期,南汉930年农历九月将安南收归为南汉领土。

    刘龑本名刘岩,他根据《周易》里的“飞龙在天”,自己造了个字-龑,上龙下天,定发音为yan(第二声),以此为自己的名字。

    937年,安南发生叛乱,安南本地贵族吴权,占据交州自立为节度使。

    刘龑发兵短暂收复交州、安南后,于939年又发生叛乱,吴权击败南汉军,拓土称王。

    开熙九年(968年),交趾地区的丁部领称帝,取国号为“大瞿越”,安南这才正式建立了独立政权,成为国家。

    吴权俨然被安南尊为国父,形象被神化。据安南史籍记载,吴权出生时“异光满室”,“及长魁悟,目光若电,缓步如虎,有智勇,力能扛鼎。”

    李涛和王著对视一眼,心中皆知柴宗训想要收复安南之意。

    王著道:

    “陛下,安南千载皆为我中华领土,只因前数十年天下大乱,而南汉离乱,这才从我中华独立出去。

    以今日陛下大周之强盛,宜收之。

    只是安南乃僻远之地,征伐耗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