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长铳

第(1/2)页

这些真实不做假的破绽和虚弱,反而让鞑子们坚定了破寨的决心。
  他们这边运送黄土到城墙下的五十人,都是俘虏其他部落的奴隶兵,死亡和重伤的只有九人,鞑子头领根本不心疼。自己的部落骑兵来去如风,啥事都没有。只要打破这个兵寨,他就赚大发了。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这家伙开始做战前鼓动:“兄弟们,我知道你们又渴又累,但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闻到肉香味了吗?明军给我们炖好了;想女人们吗?听听这哭声,寨里至少有八百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这个大骗子,把平虏寨内的女人数量,翻了一倍都不止。
  “想吃肉想女人,我们就一鼓作气冲进去。”鞑子们的兽性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他们的总攻号角吹响了,平虏寨里的哭声,顿时高涨起来——这回是真的放声大哭了。
  只剩下四十一个的奴隶兵,没有休息,没有甲胄,穿着破棉袄破皮袄,喝碗奶茶接过刀枪,不管轻伤如何,就被逼迫着开始步战冲锋。
  他们死去和重伤同伴的身体,已经垫到人工土坡下面了。
  鞑子首领挑选五十个刚才挖土的手下,披好乱七八糟的甲胄,分成十队,全部换上养精蓄锐的战马,低近轮射,压制城头的反击。
  剩下的50人和刚才督战压阵的50人换马慢行,尾随四十一个奴隶步兵,准备最后的雷霆一击。
  概括一下鞑子的进攻队形:最前面的五十个骑兵,像回形针一样,往返循环射箭,目的是骚扰掩护;中间的炮灰奴隶步兵主攻;最后面一百个骑兵是总攻突击队。
  平虏寨一侧是冰面,另一边是连绵起伏上千米的,乱坟岗一样的小黄土包,还有胡乱散布的干枯灌木丛。人和马在里面根本跑不起来,还容易摔倒。精通骑射的鞑子只会扬长避短,不会舍本逐末。
  看清楚敌人的阵型,小衙内马上安排自己的应对战术,并发布战前指令:“全体都有,检查武器。射马为主,射人为辅。把握好提前量,自由发挥。”
  鞑子先头骑兵的速度很快,离兵堡四十米左右就射箭,然后减速转弯,回过头绕个弯子,继续冲击平虏寨放箭。
  因为这里有人工土坡,是预定的主攻方向,必须用密集箭雨覆盖杀伤守寨明军,以减少登城后的肉搏风险。
  就在他们骑射第二圈,奴隶步兵也排成队列,慢走到离兵寨约一百米,也就是家丁队隐藏的黄土梁正下方,准备起跑冲刺时。小衙内的“三长铳”打响了。
  这种鸟铳才是明朝万历年间,着名火器专家赵士桢老爷子的扛鼎之作。
  《神器谱》里明确记载,该铳融合了西洋铳、鲁密铳、倭铳的轻便、稳定、灵活、威力大、射程远等诸多优点于一身。
  除此之外,三长铳已经有了现代枪械的背枪带,且全重只有约现代的三公斤,方便士卒背负和长途野战行军。
  小衙内的第一枪,是瞄准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