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精忠报国

第(1/2)页

为了坚定两位高官,坚守遵化城的决心,坏坏的小衙内以刘策大人的名义,邀请城里的富商巨贾到府衙聚餐。
  牙膏不挤不出来,好不容易筹集到三十多万两白银,给剩余的一万多名蓟镇明军,每人发放十两的“鼓励奖”,结余的银子算作阵亡将士的抚恤金。
  有些抠抠搜搜的奸商,当场就被榆林军,以“贱奴奸细”的名义处死,就当杀鸡儆猴了。反正有刘策和张世显背黑锅做靠山,咱怕什么?
  这些奸商的家财,扣除一半交给当时底层明军的“标会”,算作今后守城明军的军功奖励或者抚恤。剩下的自然被刘、张、尤三家平分了。
  明军的标会,相当于自发组织的工会,主要作用是底层士卒互帮互助。小衙内把银子交给他们,能最大化的稳定军心,避免被贪污飘没。
  刚开始,两位大人还抹不开情面,觉得杀戮过甚。还是小衙内拿出唐朝李泌、李嗣业、郭子仪、李光弼等中兴名臣、名将做例子,让他俩畅想贱奴退兵后,自己的光辉前途和青史留名,两人才羞答答的下定决心。
  趁着天没黑,全城开展安全大排查,所有献媚贱奴、没有同乡证明的陌生人、破坏治安的打行喇虎,全部集中处死。
  看到两位大人的铁血手腕,所有遵化百姓,乖乖的服从安排,拆除城墙外的散乱民房,把废砖石、木料通通运进城里充当守城器械。
  那些瑟瑟发抖的富家大户,可以不用出工出人,但必须用银子或者提供饭食,作为免除劳作的补偿。
  反正不是自己人,监督的榆林军,把手中的冷兵器,磨的又快又亮,杀起刁民泼妇来,根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做鬼想不开,就去找借刀杀人的刘总督和张总兵算账。
  俺们这群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外地大头兵,只是奉命行事,迫不得已啊。
  所有遵化百姓,在高压下,连夜从附近的黎河、大安口河、沙河、还乡河破冰取水,浇灌到城外一百米内的土地上。
  现在是腊月寒冬,第二天早上,看到城外亮晶晶的巨大溜冰场。刘策和张世显,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一下子亮堂通透起来。
  明朝有九大着名乡兵,其中河北井陉地区盛产蚂螂手,也就是投石棍兵,史书记载“善运石,远可及百步。”
  (注:明朝的一百步,相当于现代的150米)
  看到城里的普通少年,都能用投石棍,把石块从高高的城头,抛投出约两百米外的地方。从城头投掷出去的短款标枪,轻轻松松贯穿六七十米外的沙土袋子。
  信心倍增的刘总督和张总兵,当即现场表态:精忠报国、死而后已,誓与遵化共存亡。
  原本犹犹豫豫的报捷文书,终于快马加鞭送往北京,还有周边所有明军控制下的城池。
  这是狗头军师小衙内,给两位大人出的骚主意:这种中兴大明、扭转乾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