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奉旨填词

第(1/2)页

“尤其是辽军,萨尔浒之役,李如柏顿兵不前,才是失败根源。”
  “城外四大总兵之死,根子还是祖大寿临阵脱逃。”
  捅到朝廷痛处了,大殿里一片寂静。
  “除了这一点,还有哪些呢?”
  正直敢谏的李邦华,也对什么话都敢说的傻小子感兴趣了。
  “咱大明军制,本来就有正兵、奇兵、游兵、援兵四大类。”
  “应该赋予部分精锐奇兵、游兵,相机作战的权限。”
  “以京营为例,比我本领大的将士,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
  “以九龙山之战为例,咱京营随便挑出一个把总,给他五万斤火药自由发挥,没有人干涉瞎指挥,最终战果都不会太差。”
  “再说这次阴差阳错的捣巢行动,不要说咱京营,随便找一支河北、山东的城操军,估计都能打到科尔沁部。”
  面圣之前,狗头军师冯铨就反复叮嘱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定要吸取上一次北京保卫战,几乎所有的功臣,全部惨遭杀戮的经验教训,想办法多捧捧其他的京营将士。
  这一招果然好用,以前因为羡慕嫉妒恨的其他勋贵和武将,脸色明显好看很多。
  他现在这么说,其实也是拐弯抹角的暗示,明军作战指挥体系僵化。
  至于严重腐败、偷卖军械、长期欠饷、将官奴役下属,是当时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
  那时候的贱奴,不光没有军饷,连作战用的武器牲畜,都需要自备,还不如大明呢。
  “可以这么说,毛文龙大帅和皮岛,就是大明在辽东的奇兵和游兵。”
  “如果毛帅在,贱奴绝不会进兵关内。”
  “放肆!”
  曹公公突然大怒。
  小衙内不知道历史上,崇祯为什么始终不给毛文龙平反昭雪,但现在知道了言多必失。
  也明白了说真话,有时候比打仗的风险还高。他可不想效仿孙传庭激怒崇祯,在诏狱里面蹲上几年。
  “你从哪里学的军歌?这对教化士卒百姓非常好。”还是黄道周大人打破尴尬。
  “额们陕北人,生性豁达乐观,都会哼几首民歌信天游。”
  “额给大家现场唱几句。”
  “呃呃呃。”
  小衙内故意清清嗓子,真的在紫禁城皇宫里面,大声吼起肉麻的陕北酸曲。
  “过了一回黄河没喝一口水,交了一回朋友没亲妹妹的嘴。擀了一块双人毡没和妹妹睡,没和妹妹睡……”
  大殿里面的官员,甚至宫女太监都已经笑抽筋了。
  这个明朝最高级别的议事机构,出现过吵架吐口水,甚至打死人的恶性案件,但有品级的朝廷武官,正大光明的给皇上唱歌,还是两百多年来的第一次。
  大明道德楷模、学识渊博的黄大人,马上引经据典,说《诗经》就是上古先民的民歌小调。
  比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就是秦国军歌。
  现在应该让小衙内,趁着休息阶段,再接再励,多创作几首振奋人心、团结军民的好歌曲。
  在所有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