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限佛令

第(1/2)页

得知消息的南京勋贵子弟,听说竟然有假和尚,比自己还有钱有势;过的比自己还逍遥自在,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南京勋贵高官子弟打虎团,也成立了。
  他们的父母长辈,原本都信佛拜佛,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信仰根本不值一提。
  勋贵高官子弟在前方狂飙突进,收缴海量的金银珠宝,高兴的夜不能寐。
  小衙内和鲁党集团成员,紧紧跟在后面,以三瓜俩枣的抄底价格,又收购了二三十万的良田,正好能赶上冬小麦的播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京报》刊载几十起,各地恶僧、淫僧、妖僧毁人三观,影响恶劣的真实案件。崇祯皇帝更是从假和尚那里,接收到六十多万两赃银。
  原本因为没钱,而停工的“爱国将士纪念碑”,在刘宗周几位清流大人的督促下,又开工建设了。
  铺天盖地的丑闻和舆论,让不干正事的满朝官员,终于找到了存在感。
  只会打嘴炮的他们,现在为了是否效仿“三武一宗灭佛”,而吵的不可开交。
  正方选手是获利最大的勋贵集团,他们指责和尚尼姑不生产劳作,不承担赋税徭役也就算了,很多奸佞之徒混杂在里面,趁机聚敛钱财,还淫乱无度,根本没有修行人的样子。
  真实情况是,贪婪的南北两京勋贵,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一样,都获得了海量利益。现在又盯上了数量巨大的铜钟、铜佛像。
  因为大明极度缺乏铜,直到清朝初年,全国竟然还在流通宋代的铜钱。如果把这些聚拢起来熔铸,收益将不可估量。
  反方代表就是与地方寺庙,有复杂利益纠葛的文官大老爷。
  他们认为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历经几次沉浮,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发展出不同于其他派别的汉传佛教,对教化百姓是有积极作用的。
  《新京报》肯定要掺和进去,每一期报纸,都要把正方、反方的言论,完完整整的发表出来。
  头痛欲裂的崇祯,私下找来不发一言的英国公和曹公公,让他们发表意见。
  “中庸?”
  “对,有激烈争论,就说明两边都有民意基础,可以折中解决。”
  “可反对派会拿太祖爷做过和尚,来阻挠的。”
  “太祖爷只能有一个,不能有第二个。”
  一语点醒梦中人,年轻天子在两位老臣的帮助下,颁布了“限佛令”。
  主要内容就是,任何寺庙,最多拥有免税农田一万亩,还必须是自耕自种;每个寺庙的建筑面积,最多不能超过五十亩,多余的一律被官府没收,充当养济院或者公办书院。
  从即日起,大明不再新建寺庙,只允许维修更新。僧侣总数,也不再扩充,采取缺一个补一个的办法,同时鼓励小衙内这样的居士修行者。
  寺庙的借贷利息,也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还必须是单利;所有体重超过两百斤的和尚,要么还俗回家,要么被官府强制抓去服劳役。
  趁朝廷吵架的功夫,空余出来的寺庙,由“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