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陈门儿郎、蔡氏佳女

第(1/2)页

一场葬礼,竟成了名利场,让陈群不由抑郁,加之父陈纪病倒,陈群在邴原协助下,肩负迎送宾客的责任。他小小年纪,颇沉稳、大气,又不失年轻人的聪明、灵巧,只是脸上难免抑郁落寞。

        祖父的去世,使陈群需要服孝三年,这是既落选孝廉、祖父去世之后的第三大打击,几日来,陈群极为消沉。

        刘备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有心开导:“青州平原华歆、北海邴原、管宁三人合称之一龙,分别为龙头、龙腹、龙尾,三人皆曾求学于令祖陈寔门下,皆执弟子礼,甚恭敬。三人之中何人为佳?”

        陈群:“大父祖父曾说过,三人之中,华歆最聪明、名头也最大,邴原勤奋但聪颖不如,管宁淡泊无欲。”

        刘备:“那为何华歆现下成就不如邴原呢?”

        陈群也有年轻的傲气,争辩道:“华歆少年成名,举孝廉,为郎中,曾经在下邳淮浦人陈球属下为吏,陈球之后当上了三公,依然对华歆颇为看重,有意加以提拔,华歆也与陈球之子陈瑀、侄陈珪等颇为交好,亦得袁家等看重,现在虽然蹉跎,日后前途一定大好。”

        陈群所说的蹉跎,是指陈球、阳球谋诛宦官王甫、段颎等人,事情败露,被反杀。华歆害怕受到牵连下狱,称病归家。华氏在平原郡颇有名望、钱财,王甫、段颎死后,华歆又得以复起,在青州、平原担任属吏,这次陈寔去世,华歆亦告假前来吊唁。

        刘备:“不然,相比于华歆年少得意、中年坎坷,邴原的经历更加曲折,更懂得感恩。”

        刘备给陈群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邴原年少时,父亲既去世,家中贫寒,每日帮大人干活,没钱读书。每当经过家附近的学堂流就哭泣。时间长了,夫子觉得奇怪,问他为何悲伤哭泣。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贫穷的人容易感怀,故而哭泣。能读书的人,必定都有父兄,一则羡慕他们有父兄,二则羡慕他们有机会学习,心里悲伤恻然,故而流泪。

        夫子对邴原的聪明大为惊讶,猜测他以前读过点书,亦可怜他孤弱智身世,说:“你虽然没有钱,但有志向,可来旁听。”

        邴原从此坐在教室最后面,与同龄孩子的顽皮不同,他极为珍惜学习机会,记忆力也极好,一个冬天就能诵读孝经、论语,基本完成了初步启蒙。被夫子赞叹为天才,留下了邴原泣学的美谈。

        刘备:“邴原泣学说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少、青年时期的艰苦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把邴原塑造成一个富有知识、为人谦虚、善于交流、品行纯正的人。我为颍川郡丞,到你家中时,邴原才能够迅速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之后从我从颍川郡到东莱郡黔陬,又到平城,邴原一路跟随,呕心沥血、屡立功劳,我这才推荐他给师傅卢植做参军。

        邴原一步一个脚印,现下已经做到千石县令,更难得的是,他为了孝能够舍弃来之不易的富贵和地位,更加难能可贵。”

        陈群看了看侧间,华歆此时正坐在何进、袁绍、袁术等下手,外表仙风道骨,实则谄媚地找话攀谈、拍马屁,寻机复出为官。

        同时,邴原则遵从古礼,穿上孝服,悬县令印绶于梁,写下辞职信,抛弃前途来为师傅陈寔守孝。邴原眼里,此时只有陈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