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回不去的故乡

第(1/2)页

叛军几次入三辅,皇帝刘宏深忧雍凉局势,采纳诸重臣意见,任命敦煌人、故汉阳太守盖勋为武都郡太守,并诏令大将军何进、上军校尉蹇硕带领雒阳官员到城外送行,诸朝臣皆以之为荣。

        盖勋到武都,整军备战,安抚招纳流民,一面集中汉中、武都二郡郡兵万人,与叛军战于陈仓西南的散关,以策应陈仓刘备、美阳董卓。一面练兵北上,意图从南面偷袭陇西、天水二郡,威胁王国、韩遂、马腾联军老巢。

        韩遂、马腾听闻凉州收到威胁,急忙封锁消息,避免军心动摇,又急令属下抓紧攻击散关。

        攻击散关的叛军有两万人,声势浩大,打造器具,轮番攻城,日夜不停。

        盖勋使人射箭入叛军营,将劝告书信射入,以他盖勋的名头做保证,声称只抓贼首,不论其余。又亲自守城,鼓舞士气。

        盖勋之前当汉阳长史时,兵少力微,仅仅依靠一个县却能抵抗北地羌胡叛军,使数万叛军不能破汉阳,不得不改道袭击金城郡。有次被羌人俘虏,虏帅滇吾说:“盖勋长史是贤人,不能杀他”,礼敬而释放。可知盖勋名望重于西北。

        见盖勋率领大军驻守散关,叛军中有的人说:“盖府君以前兵少将寡时,就能死守不退,如今守护坚固的名关,拥有数万的士卒壮丁,得到羌氐的支持,拥有数不清的粮草,我们必敌不过!”

        不少人丧失战斗意志,带上抢劫来的物品逃回凉州,带动围攻陈仓之马腾、韩遂部士卒也心思动摇、逃走了不少。

        汉庭最重要的动作,不在侧翼,是重新启用皇甫嵩为左将军,带北军入长安,使其都督关中、凉州诸军,正面讨伐叛军。

        对叛军而言,此时长安有皇甫嵩率领的北军,美阳有董卓军,更东面雒阳有南军、西园八校尉,南面有刘备在陈仓、盖勋在散关,在战略上已经被半包围。

        。。。

        兴平四年,公元187年,冬,十二月

        经过二个月的对峙和小规模战斗,叛军粮草越发稀少,经常依靠劫掠过日子。东进为皇甫嵩、董卓所据,南下为刘备所挡,可以抢劫的范围就十分有限,粮食成了问题。政治大于军事,战争前线是两军对垒,后方打得就是国力、钱粮、后勤、人员组织。

        韩遂、马腾虽然勇猛,又被武都、安定两郡夹击侧后翼,军中的羌、胡也因为皇甫嵩、董卓、盖勋之威名而动摇,因此士气低落,不断逃散。

        皇甫嵩命令董卓向陈仓以北的渝麋运动,意图切断韩遂、马腾回凉州的通道。

        叛军果然大哗,吵着闹着回去,韩遂、马腾决定留下名义上的首领王国围困陈仓,自己以北上应急董卓的名义帅本部逃窜。

        没韩遂、马腾制衡,王国大喜,待到二日后皇甫嵩部逐渐出现,才恍然大悟、惊慌失措,跟随逃窜。

        皇甫嵩放过韩遂、马腾归师,是料定两者必然精锐,就是料定留下来的更容易打。于是伏击王国前军,又以侧翼骑兵把王**斩成两段。

        王**大败而逃跑,皇甫嵩一战斩获五千余级,俘虏叛军、解救被掳掠百姓近万余,尤不满意说:“本可以一次解决贼首,却只俘获王国,竟让韩遂、马腾跑了,可惜,可叹!若非陛下催促太急,董卓行动太慢,本不至如此!”

        此战,刘备亦率牵招、张飞、张秀等出城衔尾追击,就连自诩文官的耿纪也骑马挎弓一同出征,共获得首级千余,俘虏男女数千,缴获器械、兵甲不少,收获颇丰。

        董卓就没那么好运了,狙击、遏止归师向来是危险的任务,凉州军有更多的骑兵,董卓部虽然精锐,也被回归心切的成倍叛军冲击得七零八落,伤亡二千余人,只获得了不到两千首级,因此怨恨皇甫嵩,顺带刘备。

        。。。

        这场胜利,成就了皇甫嵩的威名,也成就董卓对皇甫嵩的怨恨,刘备对董卓的不信任董卓许诺的张济部一千援军,最终只来了一半。

        守住陈仓城、结好皇甫嵩给刘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从此刘备在关中、凉州,也算有名望的战将。有能力、有地位,能做事情的人会受到尊敬,苏氏、耿氏、马氏、窦氏、班氏、法氏等家族纷纷前来拜访,早没了以前的轻视之心。

        就连宋皇后所出的宋氏族长,亦备下厚礼、放下身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