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三顾草庐上

第(1/2)页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春

        大灾之后有大疫,从去年秋冬天到今年春,经历战争州郡多发生疫病,紧接着南宫云台火灾,乐城门火灾。

        黄巾之乱的兵灾、连续不断的水、旱、蝗、火灾使东汉财政越发窘迫。

        国难思良臣,皇帝时常感慨:“昔日孝武皇帝有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领盐铁事,使国用不乏,足够北击匈奴,东平朝鲜,南定南越,西开凉州、西域。朕之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何在?”

        中常侍张让、赵忠皆道:“天下之钱财多在富家豪族府库,天下之田多在大家豪族名下,不如一次性收每畮小亩十钱,以助军需、修宫室、铸铜人。”

        皇帝刘宏也想不出来其他办法,曰:“可!”

        此外,又下诏州郡收集上好的材木文石,押送雒阳。

        一畮小亩平均只产一石半粮食,若一半作为口粮,剩下一半卖掉,以60到100钱一石计,只能换45到75钱。每小亩10钱,相当于把农民四分之一到七分之一的收入抢走,明显属于官逼民反、不可接受的恶政。

        二月

        乐安太守陆康上疏:“昔日鲁宣公按田亩征税而生灾害,鲁哀公增赋而孔子反对,怎能夺取民财而营造无用之铜人?岂不是违反了孔子的教诲,犯亡国的错误!”

        半个月之内,上书反对的官员达到数百人,官员们群情激奋,言语极其尖锐,将提出意见的人批得一无是处。汉代有财产税,主要对商人、官员、豪族收取,田税只是十五税一,收田租同时收田亩钱,在世家豪族看来,明显是动了他们的奶酪,属于重复征税,因此引起天下大哗。

        皇帝急忙解释只收一年,但官员豪族早就与皇帝不是一条心,都说今年开头,焉知道之后不会继续!

        。。。

        涿郡太守、涿县县令亦上门告知刘备,渔阳公沙太守亦派徐岳前来商量,希望能联合署名奏章,批评这一政策。在他们看来,刘备拥有数十万小亩土地,屁股决定脑袋,必定不愿意缴纳修宫钱。

        刘备以重孝在身,不便参与政事为由,委婉拒绝,转头对王荣说:“立即准备500万,并辽东的上好木材,冰化了就让你兄长与简雍、刘明等一路押送上雒,我再写一封信。”

        王荣:”都不愿意交,夫君为何得罪众豪族?“

        刘备:“三年大旱,接着黄巾之乱,接着西羌叛乱,朝中早就无钱,可仗又不能不打,难不成真的舍弃凉州?无凉州关中岂能安稳?

        所以助军钱、修宫钱必然继续收,与其后面被郡里催收,被其雁过拔毛,不如早些直接贡献给皇帝陛下以表忠心。

        而且这500万绝不会白给!”

        。。。

        皇帝大怒:“军费动辄以十亿计,修宫钱比助军钱少得多,这人非说朕用钱只是修宫室,是何居心!”

        下诏以大不敬之罪,槛车征陆康诣廷尉。

        大不敬,可判流放甚至死罪。后得侍御史刘岱屡次向皇帝解释,才得以赦免归乡。

        相反,宦官们主动表现出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