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军功集团的和平胜利

第(1/2)页

用商业地产大赚特赚商人、豪族钱财同时,刘备亦不忘救济灾民:买土、铺路、修桥等工程本就是救济之举。

        在他眼中,地产业,从来不是支柱产业,既没有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没有创造大量财富和价值。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心中,地产业主要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工具,以及当权者快速敛财的手段。静海主要产业是: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造船、商贸、交通运输、冶铁制铁、纺织、皮革加工,也没有房地产、商业地产业。

        然而,州郡并不理解刘备的思虑,也不打算放过他。

        渔阳太守公沙孚从渔阳今密云附近驱车400余里,带骑步兵百人,前来静海会面,要求上交部分土地金,理由是以前卖的太便宜!

        在与刘备密谈2个时辰,吃了一顿午饭之后,公沙太守高高兴兴地走了,随行几辆车车辙深了许多。

        荀攸问:“价格是之前定好的,刘候为何要便宜郡县?整整20金的利润啊!相当于我几年的俸禄,心疼啊!”

        刘备:“雁过拔毛,官场上的老规矩,你我为官数年,怎会不明白。”仿佛丝毫没有听出荀攸嫌俸禄低的抱怨,因为他给荀攸的,除了俸禄和各种奖励,还有200大亩禄田。如果不在刘备属下为幕、为官,禄田一般会收回,比如任旐的禄田,就收回了一半。荀攸这两百大亩却不一样,是九九妹的嫁妆,自然天涯海角都跟着这对夫妇。

        刘备没想过只用一个从妹,或几百亩田就能把荀攸拴住,于是加上解衣推食,再加上门面、房屋、权力、美食、宝马、巧具、书籍等等,同时也很明显,这些人或物,荀攸若离开刘备,大多带不走,走了也必然怀念。

        谁叫荀攸是数年来唯二见过的顶级谋士呢,刘备属下武将多、文官也不少,能力强的谋士却稀有,难免不上心思,苦心孤诣一定将荀攸留下来。

        荀攸:“太守是流官,作为侯爷,也不必怕他吧?”

        刘备:“公沙太守说给钱,则亭、里由我推荐,郡县任命。换句话说,不给,必派得力里、亭长,追查我市税、财产税,再加上虎视眈眈的邓茂,得不偿失啊。”

        荀攸:“刘候赚钱不少,可投入也大,数年之前开始布局,买渔阳之地,安置祁胭脂于渤海。这些地,当时都没人愿意做!刘候谋略深远,利国利民。太守因人成事,何其可恨!”

        刘备没想到荀攸评价这么高,其实他也是走一步、看两步,并没有一开始就开发天津港的打算。百金买土、千钱百石也顶着巨大压力,母亲、王荣、祁黄芩、管家王伯等人,是真不同意。

        刘备免官时罚50金,之后买地又花数十金,刘家建设项目又多,流动资金最少时,只剩下不到10万钱,港口、堡坞、城墙、工坊、船坞都停工,还欠货款、工人们工钱20多万。

        后世有多少老板,在经济危机中资金断裂或步子太大扯到蛋而一文不名,永无翻身之机?若不是亲朋故旧信任,借钱、入股,开发静海港,刘备怕是干不下来。

        当然,干下来之后,世家为之侧目,豪族为之拜服,商人趋之若鹜,流民投靠如雨。而且佃户、部曲们的忠诚又上了一个台阶,面对外地来的官员、商人、百姓,再也没有类似偏僻乡野人见到港澳同胞、海外华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