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淳于缇萦的遗产

第(1/2)页

几日后,不仅郡守何进,荀爽、陈纪陈群之父等名士亦齐聚临颍,讨论罪之轻重。

        荀爽支持宽宏轻判:“豪族肆虐,游侠犯禁,古已有之,颍川、汝南、南阳等郡人口稠密,土地稀少,故而特别严重,岂能都清扫干净?

        汤赟不过二十余,哪里能干这么多恶事?许多都是其族人、恶奴打着汤家旗号,私自办的,汤赟并不知情,理应处置族人,恶奴为先。所以汤赟有罪,但不至死!”

        陈纪主张严刑治乱:“孝文皇帝因淳于缇萦为父求情而废除肉刑,当今陛下多少大赦,本意都是出于仁恻之心,想减轻对犯人刑罚。但没有想到如今豪族游侠多以力以武犯法,死的人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名义上减轻了刑罚,百姓容易忽略而犯罪,实质上却加重、加多了刑罚,百姓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陈纪名轻而实重的看法,令刘备耳目一新,顿时就想引之为幕僚,可陈纪已经年过半百,怕是多半不能从命,陈纪身边的陈群则比荀彧还小几岁,不到十五,于是只好作罢。

        何进学识不精,听荀爽的感觉有道理,听了陈纪的也认为有道理,一时间无所适从,于是把询问的目光转向刘备。

        刘备并不说话,而是示意临颍长庾繁发言。

        庾繁略有些紧张的说:“几日之间,临颍县自县长庾繁、县丞、县尉之下,出动吏员五十名,一一核查罪名,记录的笔录超过了三尺,收集的证物超过一屋,直令人触目惊心。

        刘郡丞和邴原、荀攸两位先生担当监督,参与了整个过程,能够证明属下所说一点不虚。

        府君如今若能为民除害,相信临颍百姓都会感激,还望除恶务尽,将汤赟之嫡脉抄家灭族,以儆效尤!”

        何进点了点头,依然不下结论,而是借口更衣,叫刘备一起。

        。。。

        两人躲在厕所里,刘备这才发表看法:“杀人者死,手上有命案的主犯,不论是汤家嫡系或旁支,或者游侠、徒附都应该杀灭。汤赟虽然没有亲手杀人,但指示、组织杀了数人,理应与杀人犯同罪。其家人流放扬州,财产则充公。”

        何进:“我来颍川,是为了结好世族、巨宦、名士,广施恩义,如今若判罚过重,岂不是适得其反?”

        刘备:“不是的,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何进:“三把火?没听说过。”

        刘备才想起烧火的诸葛亮还没出生,而且真正烧火的是刘备本人:“额。。。意思是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何进仔细琢磨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越发觉得有道理,又想想自己没有得势之时对刘备仿佛兄弟,如今却视作下属,他会不会对我不满呢?

        成长于商贾屠户之家,何进在能力强的人或有学识的名士面前,常常感觉到自己才华不足、学识浅漏,因而颇尊重士人。同时,刘备表现出的文武才干也令人心生妒忌,因为他实在是太年轻了,能力却又太过全面,既然能练兵打仗,又善理财经营,还会厨艺和制作奇巧之物,如今就连审案也懂。何进真想问刘备一句,你小子还有什么不会的么!

        嫉妒产生的间隙一发芽,就容易成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