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犯大汉者,虽远必诛

第(1/2)页

袁府

        司徒袁滂、司空袁逢、袁隗桌上摆放着太尉段颎的奏章,上面是一个个推荐官员的名字。

        这些年来宦官势力强大,加上皇帝亲政之后,尚书台权威日益加强,作为外臣之首的三公渐渐有沦为摆设忧虑,常常任职只几个月,就做了灾异、战乱的“背锅侠”。

        袁隗深悉此中门道:“为提升人选获皇帝批准的可能性,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往往联名推荐一些重要的职务,段颎提了一些人,我们也提一些人,只要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加在一起以三府名义共同署名报上去!

        当然,也有互换推荐人员的办法。”

        袁逢说:“三弟是说我应该推荐董卓、皇甫嵩,以换的段颎推荐我袁家子弟、故吏?”

        袁隗:“对。”

        袁滂说:“只要段颎说提人选名副其实,我倒没什么不可以的。只是刘备那边,难道真让段颎派人验察?”

        袁隗:“有的必有失。”

        刘备是袁隗故吏,为袁家与何进的联络出过大力,还给袁家带来了运江淮之粮入雒阳这条源源不断的财富之路,袁隗、袁逢应该保他。如今两人为了子弟,任由太尉段颎拿捏刘备,让正直的袁滂心中颇不舒服。

        袁逢不耐久坐,起身揉了揉腿,走到在二楼的回廊边。远处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近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他都视如不见,唯独仔细端详园子中莺飞草长、老树生芽,寻思着:

        “我就如这一棵老树,不知还能过几个冬,基儿、绍儿、术儿,还有三弟的孩子就如老树上的新芽,池边青草,逢春而长,又如塘中火焰,薪尽火传,生生不息。为了他们,让几个职务出去,也是值得的。”

        袁逢转身回到室内道:“段颎将皇甫嵩、董卓列在最前面,这两人如何?”

        袁隗轻轻舒了一口气:“段颎任并州刺史时,董卓派他平定匈奴叛乱叛,曾斩获数千人,段颎因此向我推荐过一次,后来我征辟董卓为掾,推荐做县令,算是我故吏。

        这人膂力过人,骑射如飞,左手右手都能开弓,都能持兵器,是个能打仗的。只是带了些羌胡气息,为人不拘礼节,有些自视甚高。”

        司徒袁滂有些担心:“别又像夏育、田晏那样只懂得猛打猛冲。这些年国家财力有限,并州多受到鲜卑入侵,若又是个轻骠悍勇的,胜了还好,败了边疆又受折腾!”

        司空袁逢打定主意后,一点不犹豫,反而说起好话:“董卓我见过,外表粗豪,内里有些头脑,作战时也懂得用些谋略,做边郡刺史也是合适。”

        袁滂自知不可能在三公位置上待多久,故而人选方面大多倾听目前官职更低的袁隗意见,见他二人都同意,就说:“董卓这个就定下来。皇甫嵩名门之后,应该没问题吧?那好,接着讨论下一个。。。”

        。。。

        长达半里的车队,在官道上蜿蜒曲折,一字排开,如同长龙。

        行在队伍前列的押运者王翁,脸色殊无喜色。

        每当有人问车里装着什么,押运士卒们则例行公事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