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宋、曹的结局

第(1/2)页

王甫相信这次一定能扳倒宋曹两家。

        因为宋皇后官进冷宫,再也不能呼风唤雨。众嫔妃的供诉,一个接一个,恨不得将她控诉成十恶不赦的罪人。

        宋家父子则被隔绝收监,讯问罪状。这世界最不缺乏就是落井下石的人,眼看宋家失势,自然有平时被欺压、原本敢怒不敢言的官员站出来揭发宋家之罪,还有原本与宋家有关联之人上书抨击,努力划清界线。

        曹节悲哀的发现,这次形势与除掉窦武的一次完全不同,皇帝、军队、大部分官员都站到了宋、曹两家对面,年长的宦官也分成了曹节和王甫两派,稍年轻的则跟着赵忠、张让等人走。曹、宋两家再也不能只手遮天。

        的确,太尉陈球、太中大夫段颎明确指出宋氏后不宜再做皇后,曹家犯法的官员也应该一并处置。司徒袁滂、司空袁隗,光禄勋杨赐在废后一事上都说这是皇帝家事,由皇帝自决,不论皇帝如何决断都支持。

        三公九卿、诸位重臣中几乎一个给宋皇后、宋家求情的都没有。而且越来越多的官员将矛头指向曹家,上百奏章、百姓控诉如飞般出现。

        引入瞩目的是,只有尚书令阳球、尚书卢植、虎贲刘备表示宋皇后虽然有罪,宋家毕竟有拥立之功,罪不至死,打入冷宫贬为庶人即可。宋家父子没收财产流放交州即可,不宜杀伐过重。曹家诸大臣中有贤,亦有不肖,贤者留任,不肖者去职而已。阳球、卢植、刘备都是幽州人,仿佛私低下有一种默契。

        阳球的尚书令既来自于皇帝的信任,也来自于曹节、程潢等宦官的美言,这种不忘恩亲的态度,得到了曹节的感激。

        卢植处于自身持正的人品和古文经学的立场,认为巫诅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汉武帝晚年以巫诅定罪造成了太子刘据大冤案,导致国家之后数十年的动荡,希望当今皇帝不要重蹈覆辙。

        刘备本身支持并参与扳倒宋家之役,如今却为宋、曹两家说话,令袁逢、袁隗、袁滂都感到吃惊不已,让袁术来询问原因。

        刘备只说:“出于不忍之心”

        袁术为刘备可惜,在皇帝指明风向情况下,替宋家说话,很明显是政治不正确,会影响后面论功行赏。

        。。。

        几天后,在王甫、赵忠、张让的怂恿下,皇帝回想这几年,宋曹两家之所以嚣张跋扈,不就是因为宋皇后、大长秋曹节掣肘于内,宋、曹父子兄弟子弟拥权力于外么。于是下旨,将宋家父子诛杀。宋皇后听说后忧虑绝食,出的气多进的气少,估计没几天日子。

        扶风宋家本为楚怀王令尹宋义被项羽斩杀那个后代,宋义之孙宋昌为汉文帝从代王成为皇帝立下大功,宋家自此显赫于两汉,东汉时甚至出了二任皇后。如此显赫,竟然嫡系断绝,使人不能不感到世事无常,盛衰难测。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宋家落难,曹节却没事,曹家也没大事!

        曹家上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表态运动,曹节自请削减2000户封地,并让出大长秋之位。曹鼎则直接请辞,曹嵩、曹破虏捐献两千万钱。更绝的是曹炽,欲将嫁给宋奇的女儿改嫁给刘备。

        卢植:“曹家虽有不少人才,却鲜有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