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聪明的曹节

第(1/2)页

有很多人以为宦官不学无术,其实是一种深深地误解。想想看一群人长期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数十年,每十天只一天假期,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读,各种技艺可钻研,只要是有心上进的,即使成不了大学问家,也都可以学有小成或者有一技之长。

        当然,东汉的大宦官们多是有子女之后才入宫的,或是有同族过继的儿女,所以除了爱财富之外,宦官们还爱权力。

        宦官们所在家族,并不引以为耻,而是从实际考虑引为内援。

        如四世三公的袁家曾有中常侍袁赦在袁家持续兴盛的过程中贡献了大力,当然,袁氏现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公认屈指可数的士族领袖,已经不屑于在安插袁家子弟入宫。

        曹家就更不用说了,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位至特进的曹腾,如今又有曹节以为扶持。太尉张颢所在的常山张家,有中常侍张奉,要知道洛神甄宓的母亲就来自于常山张家。

        大鸿胪刘合、尚书令阳球娶了中常侍程潢的女儿,刘合可不是刘备那样的远支宗室,而是河间王刘开的后裔,汉桓帝、当今皇帝刘宏分别是河间王刘开的孙子和曾孙,换句话说刘合是皇帝刘宏的从叔。

        宦官及其家族、姻亲族、党羽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派别:宦官党!由于缺乏地方上和国家各部门实践经验与人脉,宦官们虽有学问,却不能从下到上很好的理解国家运行机制,在推荐人才时候,优先考虑的也是亲戚内外、乡党远近、贿赂多少,所以大部分宦官是“学而无术”,宦官党中大多数人则是“不学无术”,比“学而无术”还差一等。

        却有一些人不一样,如曹节、刘合、赵苞、阳球、王萌、曹操等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曹节属于异类中的异类,要知道文人们写的奏章常常喜欢用各种典故,还时不时用些不常见的字和词汇,若无较高的经学和历史功底,根本看不懂。所以普通人没法当尚书令,因为看不懂奏章,当了也会被大臣、手下尚书们蒙蔽,而曹节多次担任尚书令,可见他最少能看懂大部分,在五经和历史典籍上至少有十年以上的造诣!

        所以当看到杨赐主张修五经、立熹平石经时候,曹节提议让有才学的宦官加入一起修经,所以才对蔡邕另眼相看,起了招揽之心,当然打击起来也不遗余力。前面偷看到的密折,有一个是刘备递来的,让曹节古井无波的脸上起了极大的波澜,密折中主要写着两个大问题:

        第一是设置海关、河官直属于朝廷少府,对过往船支、车辆中的货物收取车船过路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建议首先在成皋汜水关,弘农函谷关等关口,荥阳济水入黄河口,琅琊郡琅琊港、辽西临榆碣石港、东莱黄县、芝罘等港口地设官卡。

        地方郡县上设卡收费的事并不少见,其收入却基本上不上缴雒阳,所以这是一条加强朝中力量、减少地方收入、强干弱枝的好策略。结合到刘备正在黔陬县任县长的情况,曹节能够推断出策略提出的缘由,然而还是被刘备摆出的数据吓了一大跳:

        臣备在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