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副中郎将

第(1/2)页

臧旻:“我在南匈奴,汉、匈奴混杂,鲜卑居于北,每月有警少则数次、多则十数次。感觉兵丁不足,良将缺乏。尤其没什么嫡系。我儿曾经邀请你去,想必你已经有所考虑,今天我正式征辟你做使匈奴中郎将从事!”

        刘备:“从事只有四百石吧?太小了,怎么也得一个六百石的别部司马啊。”

        卢植满头黑线:“使匈奴中郎将的从事一般只有两人,每人比千石,战时可多置,位在别部司马之上!使匈奴中郎将大部分时间没有副中郎将,从事就相当于副中郎将!战时可以监领南匈奴单于!”

        这么流弊!

        “那我可以带些人去吗?比如说典韦,刘德然,比如幽州突骑。”

        臧旻:“当然可以,几百人都没问题,多多益善。”

        刘备:“那我考虑考虑。”

        卢植平时涵养很好,遇到刘备也是无语:“我们都商量好了,哪轮得到你考虑!”

        臧旻笑道:“兵者,于国家是大事,成则克敌立功,败可覆军杀将。于个人也是死生之事,存亡之道,仔细考虑并无过错。”脸色突然严肃起来“时间不多了,最迟明日一早一定要给我答复!”

        袁隗在运粮入雒上面的努力,只是亡羊补牢,延缓了被免职的时间,但并不能改变下课的结局。

        袁隗抓紧时间,将孙坚的任命办好,调到下邳国盱眙县,从控制私盐第一线,到距海四百里,对私盐走私的影响大大降低。

        而曹宋两家,虽然听到孙坚劫持典韦的传闻,却并没有真凭实据。且误以为袁家在私盐贸易中占据很大利益,毕竟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县丞,没有袁家、臧家等在背后支持,即使自身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控制整个广陵的私盐贸易。曹宋两家害怕把孙坚弄得太狠,导致袁家在其他问题上剧烈反扑,对调离的意见完全是认同的。

        与此同时,尚书令曹鼎将曹洪任命为九江钟离县长,显示出曹宋两家在粮食运输中横叉一脚的决心!

        。。。

        雒阳、德阳殿外

        即将新任司徒的杨赐见到等候召见的刘备,大步走过来:“听说你要到北疆去?当初你提出迁移贫苦百姓南下的意见,我反对。现在想来,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之才干,我已深悉,不要担心以后不得重用,东南运粮的重担子依然放在你肩上。刀剑无眼,不得不为国家稀你之才,还是希望你留在雒阳,助国家内政出力为好。”

        得一位长者加三公的赏识,刘备连日的委屈舒缓了许多,竟然有了倾诉的**:“袁公路、袁本初、臧子源皆有大才,可为此事。我只是提个建议,之前能担负重任,不是我能力有多强,而是依靠这几家之力。”

        从众人眼中的袁氏红人,跳到袁隗的老对头杨赐属下,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需要承担袁家的怒火!刘备不会因为几句赞扬的话,就失去谨慎。

        杨赐仿佛一下就看清了刘备的顾虑:“玄德是担心袁司徒?其实大可不必。我儿的续弦就是袁家女,杨袁两家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外人看的那么糟糕。”

        “莫非其中还有玄机?”

        杨赐:“如果袁、杨两家亲如一家,怎么可能同列三公,或者相继为三公?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诗经》曰‘他山之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