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饥饿的草原

第(1/2)页

挖矿是重体力劳动,30多名矿工,每天需约吃2石,一年约800石,在粮食价格高企的上谷,是一笔相当沉重的负担。

        吃羊肉?春天的羊和牛马正好是最瘦的时候,偶尔一顿可以,长期如此奢侈,可舍不得。

        春天,对勤劳的汉人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耕种,有着广阔的原野,不耕种就是浪费和犯罪!

        可由于降水量较少,这一片的土壤大多以栗钙土为主,其土质干旱,土层不厚,沙多,腐殖质少,地下水位低,最适合放牧和割草,不太适合农业种植。

        如果强行种植,只适合中小麦,粟米、荞麦、高粱等作物,产量也低,估计只能达到每大亩1到2石左右,远远低于涿郡的3到5石,相当于涿郡的坡地和水源较差的旱地。

        只有地势低洼的河流、湖泊周边有黑色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能够达到比较高的产量。

        饥饿和干旱永远是草原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草原人不断向南方汉人聚集区域侵略的重要原因和动力。

        刘备无法改变整个草原,但可以改变自己的领地!可以改变领地内乌桓人的内心!

        草原与汉地之间的分割线,外表看是山岭和长城,在气候上毫无疑问是降雨!相对于涿郡,上谷的降雨量少得多,只有其一半到三分之二。幸运的是,刘备的领地处于燕山支脉之南,降雨相对鲜卑草原多得多,纬度与河套地区相似,经度东面得多,完全可以大力发展农业。

        上谷一带的降雨主要来自于夏季季风,与整个华北北部类似,一半的降水都在夏季通过大暴雨倾泻而下,而漫长的晚秋和整个冬季,几乎没有降雨,只有少量雪。如果没有水库,夏季绝大部分水都会流走浪费掉,而冬天春就陷入缺水境地!

        刘备下定决心在大量雨水到来之前,建设几个水库,水库多雨时蓄水,干旱时就可以用来饮用和灌溉。

        经过勘测,在一个山谷间的浅湖规划了一个山间水库,在下游规划个平原湖泊,两者构成梯级水库。

        平原湖泊很简单,在河流流经的平原、坡地段的水道上,用石头和少量土塞住河道,就是一条浅浅的水坝,半日建成。当暴雨或者夏天河水量大时,河水就会漫过堤坝,水量小时,能起到蓄水功能。

        下一阶段,建设山间水库工程量大得多。

        首先在山间浅湖边修一段简易的导流渠,春天水少,本来只一米多深的湖水,在引流之后,最深的地方不到半米,多余的水流入下游里许远的平原湖。

        不论是乌桓、鲜卑还是汉人,看到水库中拥挤在一起,上蹿下跳的鱼,都欢喜地大叫,唱起丰收的歌。这些鱼,为工人们增加了肉食,多余的可以卖钱,刘备还给难楼王、祁胭脂各送了一桶。剩下的晒成鱼干,虽然味道不太好得令人作呕!

        第二步将湖底河底和周围的淤泥挖出来,一部分运输到田地中改善土壤。另一部分,因为有了煤矿,就可设砖窑,烧陶器、烧砖头。

        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