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劝你们常家安分点!

第(1/2)页

  老朱在得知安庆公主的来意后,顿时感觉有些意兴阑珊地萧索。

  有心想骂女儿几句,可一想到自己把人家丈夫都杀了,又有些骂不出口。

  不得已,老朱只能随口扯个理由,将安庆给敷衍过去。

  “去劝劝你大嫂吧,她才是最伤心那个……”

  安庆一听父皇这话,就知道今天这事没戏了。但听到“大嫂”两字,还是让她眉毛一挑。

  “女儿只认常氏是大嫂,她吕氏还不配!”

  “中中!”

  “你爱认啥认啥,赶紧过去安慰人家一下。”

  “不管咋说,侄子是亲的吧?”

  “那女儿告退……”

  安庆朝着老朱敛衽一礼,随即去了里间说话。

  其实她向来不是个多话的人,虽然奉了父皇之命前来劝慰,但一直干巴巴地陪坐在一旁,听着大姐和二姐说,自己则只是点头附和。

  宁国公主象征性地说了几句场面话,就起身来到了外间。看到父皇正坐在灵堂里生闷气,赶忙熟稔地上前给父皇捏肩捶背。

  老朱欣慰地抓过女儿的手,拍了拍女儿的手背说道。

  “总算还有个贴心小棉袄哟!”

  宁国公主乃是嫡女,自小被父皇和母后宠着,跟老朱相处得非常随和。

  现在听到老朱如此夸赞他,宁国嘻嘻一笑,随即调皮地说道。

  “父皇谬赞了!”

  “其实大姐和四妹也挺好,她们得知小侄子夭折,生怕父皇伤心,这才巴巴地赶过来……”

  “唉!”

  老朱又何尝不知另两个女儿的孝心,只是这个孝心有点变质了而已。

  “别说那两个了,还是说说你吧。”

  “你跟梅殷的日子咋样,那家伙有没有欺负你?”

  宁国公主闻言笑嘻嘻的道。

  “他敢?”

  “女儿不欺负他就不错了,嘻嘻……”

  “对了,女儿今天入宫,还有一事要托付父皇……”

  老朱听到这话顿感头疼,赶忙打住宁国公主的话头。

  “事先声明!”

  “你要是跟安庆那个没皮没脸的一样,也是惦记你侄子那点家底,那就别跟咱开这个口!”

  “你大侄子攒点家底不容易,那孩子自己都舍不得花用,都用来给几个妹妹攒嫁妆了。”

  “你们这些当姑姑的,不思帮衬那孩子一把也就罢了,咋还能跟个贼偷似的,惦记自家侄子的产业呢?”

  宁国公主听到父皇这样说,立马叫起了撞天屈。

  “父皇,您也把女儿看得太不堪了吧?”

  “女儿今天是想托父皇,把大侄子换粮食的股份还给他!”

  “您瞧?”

  “女儿把凭证之类的都带来啦!”

  宁国公主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布包,当着老朱的面将布包打开,露出里边一沓的股权凭证。

  老朱看到之后,真的是老怀欣慰啊。

  这一看就是事先准备好的,不是因为听了自己的话而临时起意。

  “宁国,你能有这个心,咱真是太开心了!”

  “你母后,你大哥知道此事,也会为你感到高兴!”

  “不过这点股份你就留下吧,权当那逆孙孝敬你这个当姑姑的了。”

  “以后你跟梅殷帮衬点那孩子,就算是还他这个情了。”

  “父皇!”

  “女儿不缺钱,女儿跟梅殷都有朝廷的俸禄养活,女儿自己还开了几家粮店,足够我们过得很好了。”

  “这要是再占大侄子便宜,等以后我们去了那边,咋跟母后跟大哥交代呀!”

  “您还是……”

  宁国公主跟老朱互相推让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少年的声音。

  “二姑姑,这个您就收着吧,权当是侄儿孝敬您的。”

  “另外,侄子搞这两个商会可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也是给咱们皇家寻求一条新出路。”

  宁国和老朱听到朱允熥这样说,顿时好奇地看向这小家伙。

  “这话怎么说?”

  朱允熥给老朱见了礼,这才开口说道。

  “皇爷爷,您现在这种将国事和家事混在一起的行为,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咱们皇族之人少,些许俸禄朝廷还能支应得起。”

  “可几百年后,咱们皇族繁衍得多了,繁衍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朝廷负担不起之时又该当如何?”

  “这……”

  老朱听到这话当场愣住,他还从没想过这种问题。

  “大孙,你这有点危言耸听了吧?”

  宁国公主也是个数学白痴,发出跟老朱差不多的疑问。

  “大侄子,你这话不对吧,现在皇族才几十个人,怎么就几十万,上百万了呢?”

  朱允熥看着两人不解的眼神说道。

  “皇爷爷,二姑姑,你俩知道啥是指数级增长不?”

  两人诚实地摇摇头,老朱已经算数学好的了,但也只局限于加减乘除,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指数级增长。

  换言之,整个大明知道的人也不多,估计只有朱允熥一个人而已。

  朱允熥见两人连指数级都不知道,也就懒得解释了。

  “算了!”

  “这事以后再说吧,总之皇爷爷和二姑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咱们皇族想要繁衍生息,不能靠朝廷的财政转移,得靠咱们自己想办法。”

  “孙儿这是给咱们皇族谋出路呢,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老朱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并不赞同大孙的话。

  在他看来,自家的江山养自家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只是眼下确实不适合聊这个事情,最起码得等以后大孙成为太孙,或者接替自己成了大明的皇帝之后再说。

  “对了,你小子来干嘛的?”

  “也是来拜祭你弟弟的?”

  朱允熥其实是来找老朱的,但见老朱这样说,他也只能顺杆往上爬。

  “是啊!”

  “孙儿就是来拜祭朱允熙,顺便再来给皇爷爷请安,再见见几个姑姑。”

  朱允熥说完这话,就颠颠地跑过去给朱允熙的灵堂上了香,又象征性地在火盆里扔了一把纸。

  老朱一看他这敷衍的样子,就知道这孙子口是心非。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朱允熙还小,跟这孙子虽有兄弟之名,但实际上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

  而且,以吕氏的心胸,也不大可能让朱允熥抱着朱允熙玩耍,两人之间就更难建立兄弟情义了。

  事实上,朱允熥对朱允熙确实没有多少印象。

  因为每次见到那孩子,都是被宫女太监包裹得严严实实,连个小脸都看不到,哪来那么多泛滥的感情。

  他之所以跑过来,只是因为听到老朱过来了,追过来问个答案而已。

  老朱在大孙给弟弟烧完纸,这才开口问道。

  “为啥瞒着咱?”

  “这么大的事,你不该瞒着咱的。”

  朱允熥翻了翻白眼道。

  “这不是怕您老担心,影响您老的身体么……”

  “唉……”

  老朱闻言心里闪过一丝悔意,后悔没能见到小孙子最后一面,也没让小孙子最后见到自己一面,感觉非常遗憾。

  “你小子是过来追问处置办法的吧?”

  “是啊!”

  “您老不知道,孙儿一夜都没睡好,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呢。”

  老朱听到这话,脸上蓦地闪过一丝得意,心想让你个鳖孙嘚瑟,终究还是得求咱吧,哈哈哈。

  “你也太沉不住气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切忌急躁……”

  “反正疫病已经压下去了,你又何必急于给全京城百姓种牛痘苗呢?”

  宁国公主站在一旁,听到父皇跟大侄子用这种口吻说话,心里暗暗一惊。

  她之前只是听闻父皇喜爱朱允熥,现在一看何止是喜爱啊,已经达到手把手教他治国啦!

  朱允熥听了老朱的话,当场予以反驳道。

  “皇爷爷,孙儿有不同看法!”

  “说说看?”

  “皇爷爷,您不觉得这次京城疫病起得太过蹊跷了吗?”

  “蹊跷?”

  老朱听到这话顿时思索起来,联想着最先听到的疫病消息,越琢磨越觉得有问题。

  一开始,疫病只在沿海地区流行,但很快就被压制下去了。后来仿佛一夜之间就流窜到京畿地区,并且在京城内外蔓延开来。

  “你是说,这里边有人故意?”

  “嗯!”

  “孙儿认为定是白莲逆匪在暗中搞鬼!”

  “此次散播牛痘苗有害,也是他们计划的一环。”

  “如果不尽早给百姓接种上新牛痘苗,等他们再散播天花疫病之时,就不是那样好控制的了。”

  “搞不好,京畿地区会遍地开花,几个府县同时爆发。”

  “到了那时,咱们除了封闭城门,让百姓在城里等死,几乎没有别的办法了!”

  老朱听到这话,脸上蓦地浮现狠辣之色。

  “这帮逆贼!”

  “咱真恨不得把他们全抓出来扒皮抽筋,吊在城门上滋滋……”

  朱允熞眨着大眼睛问道。

  “滋滋啥?”

  “滋滋放血吗?”

  老朱听到这话,恶狠狠地瞪了一眼朱允熥,随即沉着脸训斥朱允熞道。

  “你这是在哪儿听来的胡话!”

  “以后不许跟你三哥学,要学就学你二哥,跟你二哥一样,做一个谦谦君子!”

  朱允熥闻言腆着脸道。

  “皇爷爷,孙儿也是谦谦君子来着,外边都夸我仁义、贤明,乃是五百年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