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1/2)页

李震被奇怪的气味一刺激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他正在实验水力驱动系统的中央轴承润滑,结果并不理想。

        润滑剂只能用油,植物油肯定是不成的,羊油和牛油太容易板结,能用的只有猪油。

        可现在这种天气下用猪油转几圈也开始卡顿了,还发出一股奇怪的气味。

        李四不懂世子为什么这么作贱好油,但世子让他干嘛就干嘛,

        可连续几次后终于忍不住问:“世子是想让它转动不卡顿吗?”

        “对,可惜气温太低,连猪油的效果都不好。”李震摇摇头。

        “这简单啊,世子怎么不早说,白费了这么多力气。”赵四捂额。

        李震看他一眼:“你有办法?”

        “那自然有!”

        赵四一番讲解之后李震恍然大悟,同时意识到自己确实有超越千年的知识,但实践的经验是不可或缺,

        原来马车轴承上早就有完整的润滑技术。

        就是用动物皮革外加脂肪层包裹,按时上动物油,这样一来润滑效果明显,轴承不会卡顿,赵四作为工匠这些自然是知道的。

        这年头动物皮革到处都有,李震严申帮弄来一张直接剥下的羊皮,内层还带皮下脂肪那种,

        然后包裹在轴承的受力点上,又在内侧加上猪油,果然润滑效果一下子就上来了!

        巨大的木质轴承比人大腿还粗,李震让赵四在一头凿了洞,然后加十字木柄,让几个家丁轮流转动,这样来模仿水力驱动时的远动转态。

        这些步骤看似滑稽可不能马虎大意,可行性实验研究是必须的,现在发现问题可以慢慢去想如何解决。

        要是想当然的直接装上去到时出问题就全功尽弃,全掉江里去了。

        赵四和家丁们都不明白他要干嘛,李震也没解释,因为这只是一部分,说起来复杂他们也不懂,等实物出来的时候就明白了。

        所谓钢铁并不是说掺了碳的铁,因为世上不存在天然纯净的铁,铁矿冶炼成生铁后碳含量依旧超过2%,特别在这样技术不成熟的年代估计得有5%左右,而碳含量低于2%的才能被称为钢。

        现在这个年代因为温度达不到要求的限制,其实真正能炼出钢铁的办法就只有一种,不断反复冶炼然后反复捶打,经过不断重复降低其碳含量,也就是所谓百炼成钢。

        但这个过程人力消耗及大,可以想象普通人抡十几斤的锻造锤十几下就手臂酸痛难以为继,

        而现在要锻打成百上千下,而这样的过程要重复上百十次才能出好钢,

        人要吃喝拉撒,要休息,足见耗时之长,人力物力之消耗得多严重。

        而有了水力锻造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别说几十斤,几百斤的锻造捶也能日夜不停二十四小时给你抡起来,效率不知要高多少,也正是因此水力锻造铸就全身板甲的崛起。

        铁和钢从工业上来说本质区别在于钢的碳含量更低,从物理性质来讲铁硬度更强,但脆,塑性差。而钢塑性好,强度高,脆性小,这代表它更加通用。

        铁甲是不可能有全身甲的,只能用铁质甲片一枚枚链接排列起来,

        因为按照身体轮廓进行塑形虽然工艺更加简化但铁容易折断、碎裂,

        因为它虽然硬,但也脆,强度低,这就是为什么钢会逐渐取代铁的原因。

        不只铠甲,舰船,生活用具等等,塑性好,强度高的钢都远超过铁,

        因此水力锻造如果普及很可能会这个世界。

        因为赵四的启发,水力锻造最难的地方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