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第(1/2)页

正门高数丈,厚重结实,上方携强弓军士来回巡逻,俨然一座森严冷酷的巨大城池堡垒,立在树林之中,苏州叛军前哨大营!

        时光飞逝,四月初,不知不觉间春天到了末尾,景国自开春以来,一直纷扰不断,灾祸连连。

        先是去年叛军造反,然后辽国、女真联合攻入关北,再到皇上遇刺、安苏府叛乱、太子兵败,接二连三没有一件好事。

        百姓人心惶惶,终日不安,想着怕是天降神罚与景国。

        最近又有些辽国跑商的商人小贩带回消息,说辽国正在集结大军,他们路遇辽国各族部赶往上京的军伍大部,彻底连天,不见首尾,兵强马壮,数也数不清,随着小道消息的传播,惶恐不安的气氛更加蔓延,京都米价甚至也跟着涨了一截,虽然不多,但隐隐已有预示。

        很多敏锐卓识之人逐渐开始警觉,这是国运衰微的征兆啊!

        当然,明面上自然无人敢说这话,但有些聪明人心里却清楚,再大的国,再强的军,也经不起这接二连三的折腾,心急如焚只时也只能盼着事情能有转机。

        而众多才子佳人,更是齐聚水榭栏轩,满腹诗书词赋,鞭笞朝政,大谈时局,感怀忧恨,壮志难酬之词到处流传。景朝在这方面反而是比较开放的,太宗曾定下“不以言罪人”的铁律,所以书生才女们再如何写诗作词都是无妨的,但也加剧紧张的氛围。

        同时正因诸事不顺,很多人也对平南王李星河南下之事不抱什么期望。

        .......

        “太子如何。”皇帝一边批阅最近的奏报,一边问,这些奏折都是王越为首的政事堂先理过,列出精简枢要提交上来的,处理起来自然方便许多。

        “太子已被皇后娘娘接回宫中,并未引起太大波澜。”福安连忙回答。

        皇帝只是点头,“有平南王的消息吗?”

        福安犹豫一下,随即摇头:“陛下,中午枢密院和兵部特来报过,暂时没有平南王的消息,不过枢密副使温道离也说陛下大可不必忧心,平南王一人两马,轻装南下必然是想好只去救庆安公主的,不会与叛军对上,应当无事。”

        “朕自然知道。”皇上说:“温道理长年在外督军,好不容易换防回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明早派人宣吏部判部事进宫,议加封之事。”

        福安点头,连忙记在心中。

        皇上不说话,看起成堆的奏折,福安也安静下来,侍立一旁不敢打搅。

        随着时间流逝,大殿中热气逐渐升腾,正午过后,随着春末夏初,开元气温也逐渐升高,太监宫女打开雕花窗户,清风吹进来,然后在四角放下冰笼降温。

        皇宫冰库中每年冬天都会大量存冰,大户人家也是,放在地窖中,裹上厚棉絮,装满整个冰库,就能保持低温,夏秋时取用,大的冷库冰块能用一年。

        静候半个多时辰,皇上终于批阅完所有奏报,然后放下手中笔,站起来缓缓舒展身体,侍立宫女连忙上前为他捏了捏肩。

        随后便有人奉上清茶。

        “福安呐,太后情况如何。”皇上起身面无表情的问。

        福安连忙道:“后宫诸位娘娘都在陪伴,太医说.....太医说只怕,只怕难过今晚,即便过了今晚,明晚也......”

        皇上面无表情,只是点点头,许久不说话。

        最终,他叹息一声。

        福安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