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第(1/2)页

国公加大族,妻子也是另一家大族,这样的集团把持朝政的结果就是政令不得通达,寒门上升道路被堵死,只能靠靠讨好巴结他们上位,下层怨声载道,朝廷承诺百姓的社会公平无法保证。

        果然,程咬金被李治找个借口撸了,不过好过另一大族代表长孙无忌的流放身死。

        而历史上,我们会发现李治被黑成软蛋。

        征东突厥,灭西突厥,灭高句丽,灭百济,败吐蕃,平葱岭诸国的苏烈、苏定方,却被黑成反派,在许多戏剧中传唱。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高宗李治,悍将苏定方都动了世家大族的蛋糕!

        高宗直接操刀,和他老婆一起对世家大族下手,而苏定方则让李治没有后顾之忧。

        因为以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为首的世家大族想要的是让皇帝明白:没有我们,你没法打天下。

        结果这时不是世家出身的苏烈站出来告诉世家大族,不用你们,劳资一个就顶你们十个,拳打突厥,脚踢吐蕃,什么葱岭诸国,百济,高句丽,分分钟给收拾干净。

        一下子,世家大族政治上彻底没了要挟国家的资本,被削也没办法奋起反抗,只能乖乖待宰。

        而现在,这个时空因没有唐朝,也没有李治和武则天夫妇,景国现在也存在这样的大问题,并且日益明显,李星河也开始意识到,他上位很有可能会面对这样的局势。

        不说把持京西的田家,把持蜀中的皇后娘家吴家。

        就近的说德公的王家,德公对他有恩,所以以前李星河以前也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可如今心态变了,他不得不考虑。

        王家光一个梅园,就占一整座山,园林建筑加起来,几乎如同一个小皇宫,这还只是一处城外房产。

        德公长子王通,不识政务,不通治理,年纪轻轻却能轻易上位宁江上府的知府!

        要知道景国大府,十个手指都数得过来,上府知府,等同于封疆大吏。

        可一个上府,就轻易交给这样一个人,上次江州之乱,如果没有他,整个宁江府,景国税收前五的大府,说不定就因为王通的无能玩完,上百万百姓遭殃。

        事后皇上连问都没问责,皇帝大概明白,因为问也没用,王家势大。

        .....

        王家如同京西田家,蜀中吴家等。

        这些大族都不是一代人起来的,而是历经数百年、上千年,几十代上百代人累积以致今日体量。

        王家还好,权势来源官场,德公一退,权势逐渐消散。

        可像蜀中吴家,蜀中天府之国,几乎景国每年四分之一的赋税来源。

        皇后的吴家大族基本把持川蜀,皇帝敢动吗?不敢。

        基本川蜀官员任命,都要看吴家推荐,这其中是有那么少数寒门士子,可大多数都是吴家子弟。

        景国每年科举取士二十人左右,因景国疆域人口远远不及大唐,唐朝每年取五十左右,景国每年二十,这样一比,看似很多。

        但如果想想,国家每年只给考二十个公务员,其他人全靠大族关系内定,那是一种什么状态?

        且每年科举取士二十多人,大多都是前往关北、交州、福州等没有世家盘踞的地方任职,少数留在中央。

        要知道北宋,人口是唐朝的八分之一,疆域也小太多,可每年也取士四五百人!

        十年就是四五千官吏来自读书人科举考试,寒门子弟就有上升机会。

        这点宋朝确实做得好,也因如此,宋上层有寒门,即便重文轻武,不能打,老打败仗,百姓怨声载道。

        可关键时刻总多忠臣,后期皇帝昏庸无能到令人发指,可每到生死关头时刻,百姓不是说进山避战祸或投降,而是自发抗击外敌,誓死不降,和天下无敌的蒙古硬磕四十五个年头。

        因为朝廷给下层上升机会啊!百姓自然爱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