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第(1/2)页

用这些淘汰下来的甲胄为新军换马,最终实现新军陆军至少两人一马,甚至一人一马,都换成吃苦耐劳的蒙古马,是李星河想要的理想状态。

        两年之内,他估计是能实现的。

        好消息之后还伴随一个不好的消息,六月初,冒着瓢泼大雨,八百里加急的燕山府信报带来消息,魏朝仁观察山海关附近的金军动向,多次派出斥候打探之后得出结论,金军可能大规模南下!

        这个消息让朝廷上下神经一下紧张起来。

        李星河在不断筹划两年之后的北伐,可这次若是挡不住,别说北伐了,说不定就要变成收复失地。

        所以李星河一边以枢密院的名义下令让魏朝仁死守,一边在百忙训练中让加魏雨白为新军陆军第一师师长,命其率领老兵有七成的新军陆军第一师北上支援为魏朝仁,以防万一。

        夏日风雨交加许多天,天气放晴后燕山府城外道路泥泞,看门的门吏组织官兵用石板填路,让泥泞道路也好行走。

        城门外,处灰暗山脚下的稀稀落落树林,到门前残破葱郁的杂草都沾满飞溅的泥土,男女老幼排成长队,有些牵着牛羊,有些推着独轮车,正往城中赶。

        “动作快动作快,不要耽搁!”门口官吏不断催促,脸色严厉,时不时推搡人群,神色匆忙,时不时看向远方。

        天空云朵密布,远处天空下,几束光芒透过云层洒向大地,就像耀眼利剑,从云宵直刺大地。

        魏朝仁站在城头,看着下方人群陆续入城。

        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山海关那边,有大量押运粮食的民夫汇聚,而且有人出关开始清理大道,路边高过马的树被砍了一遍。

        而且山海关后方,炊烟也比往日浓密太多。

        身为沙场老将,魏朝仁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虽不能说百战百胜,但经验老到,看生火的炉灶他就能猜到山海关以北的金军大约多少人。

        一个月前,金军在山海关大约驻扎了一千多人,最多不会超过两千,山海关是重要关隘,驻扎这么多人也是合理。

        但随后炊烟越来越多,直到今日,他推测金人已经在山海关之后囤积超过一万的部队。

        山海关虽然险要,但并不像燕山府,周围地势开阔,周围辐射众多村落,本身就是这一代中心,能养活很多人,是真正大镇,即便常驻万人军队也不成问题。

        所以金人的举动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他们在山海关集结军队!

        在山海关集结部队,那只有一种可能,便是南下!

        所以魏朝仁一面派出斥候在燕山府北面巡逻监视金军动向,同时下令城外村镇百姓,尽可能入城避难。

        燕山府比起中原城池更加荒凉,但作为北方重镇,经历过许多战火,城内却有许多适应战争的设计。比如足够宽阔,能在危机时候收纳周围百姓,城脚每隔五十步就挖有茅坑,能让城中聚集大量人口时也不至于臭气熏天,疾疫横行。

        有时这些茅坑比十万大军还有用,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庸人带兵怕兵少,老将带兵怕兵孬。

        “如果要守住燕山府,人多了反而不好。”魏朝仁道,他的几个副将,还有一身戎装的魏雨白跟随身边。

        “人多,粮草补给就麻烦,这么多人聚在一处,还容易闹出瘟病来。”魏朝仁皱眉,但他又无法坐视周边百姓生死而不顾,如果金兵南下,他们还在城外,下场肯定很惨,烧杀抢掠是少不了的。

        “王爷说只要守一个月,如果形势不对,他会再派增援。”魏雨白道。

        魏朝仁点点头,随后对女儿道:“你带来这一万人老夫从没讲见过,着装也好,武器也罢,你准备怎么安排。”

        “我们可以在城外扎营侧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