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回 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1/2)页

一群孩子光着脚,在野地里疯玩。

        他们追逐着,打闹着。

        “阿章!”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

        那个叫阿章的小孩,看清喊他的人后,吓得和其他孩子撒丫子跑路。

        结果,还是被张存仁一把抓住。

        阿章这次没有挣扎,他的小伙伴们都没跑路。

        见他们不跑,张存仁松了手。

        这些孩子们都光着脚,阿章也是。

        估计他的鞋子,已经被他的父母拿走。

        杨承应带着翻译来到阿章面前,蹲下身子,问道:

        “你们怎么不去学堂读书?”

        听完翻译,阿章道:“爹妈担心官府报复,不敢让我们去您那里读书。”

        “官府不敢把你们怎样,要是出事,我绝对饶不了他们。”

        杨承应拍着胸脯保证道。

        阿章还是一脸不愿意,他问道:“读书很重要吗?我们就算读了书,还是贱民,照样受欺负。”

        看来最近他和小伙伴们没少挨欺负。

        “读书未必有用,但是不读书一定没用。”

        杨承应温柔地说道:“以前有个叫周处的人,一大把年纪,还祸害乡亲,乡里人都讨厌他。唆使他上山打虎,下海擒蛟。

        三天没回来,乡亲都以为他必死无疑,就放鞭炮庆祝。

        周处回来得知这件事很伤心,就去找大文豪陆云。周处说,我这么大的人悔过,还来得及吗?

        陆云回答说,古人早上得知道理,晚上死都是可以的。重要是现在就改,将来一定有出息。

        周处按照他说的做了,后来果然成为一代豪杰。”

        这是著名的《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

        杨承应借着这个典故,告诉这些孩子们,读书未必有用,但是不读书一定没用。想读书就要从现在开始,而不是以后。

        阿章等孩子听完翻译,有些意动。

        看他们这样,杨承应估计他们是惧怕家长,于是决定拜访这些孩子的父母。

        看到大明总兵前来,这些贱籍的朝|鲜百姓纷纷下跪。

        杨承应抬手阻止:“我和你们一样是人,况且我不是你们的父母官,不必跪我。”

        翻译把这段话说了,他们才没有下跪。

        随后,杨承应说明自己来意。

        有百姓道:“我们知道您是一片好心,可他们是我的孩子,生来就是贱民,学那么多有什么用。”

        “当然有用。”

        杨承应笑着说道:“我可以叫这些孩子们医术,数学,种地等技术,还可以教他们星象占卜等杂学。”

        这话被翻译后,让百姓都吃了一惊。

        一个总兵还会这些?

        会,当然不会。

        但杨承应有徐光启啊,他可是什么都懂。

        朝|鲜百姓看这么大个总兵亲自登门,官府也不再管,就勉强答应了。

        杨承应领着这些孩子来到皮岛。

        此时,百姓已经走掉大半,剩下的孩子不多。

        杨承应终于可以给他们上一课,还是全新的一课。

        “复学后,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是洗脚。”

        杨承应说完,让张存仁等亲卫把箱子打开。

        箱子里,一双双小布鞋。

        这些布鞋是杨承应从金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