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回 做生意

第(1/2)页

那么杨承应在城外干嘛呢?

        做生意!

        由于李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藩镇攻入王都,不少贵族来不及逃跑就被逮住。

        骨头软的投降,骨头硬的被杀。

        但是,无论你骨头软还是硬,家里的财物和粮食都被李适笑纳。

        倒不是他多贪财,而是供养大军耗费巨大,不得不如此。

        那些公卿转眼成了“乞丐”,家里没有米粮。

        眼下谁有粮食?

        杨承应啊!

        于是,他们央求金瑬去找杨承应帮忙,给一口粮食。

        杨承应答应的很爽快,要粮食?可以啊!拿家里的蟒缎换。

        蟒缎在后金、李朝、倭国都头一号畅销货,类似于当年季汉的蜀锦。

        只因其制作出来的服饰华美,符合上层社会的需求。

        那些李朝的公卿,不想饿肚子,只好把藏在家中的蟒缎拿出来,低价交换粮食。

        至于贫苦百姓,杨承应则开设粥棚,给他们一口吃的。

        一时间,城外兵营比城内还热闹。

        杨承应和宁完我伫立在山岗上,宁完我用望远镜瞅了半天。

        “大帅,咱们搞这么多蟒缎干什么?”

        宁完我好奇地问道:“你还让耿仲裕组织了一百艘商船满载着布匹,随后跟进。”

        “来都来了,不能这么回去。”

        杨承应笑着说道:“我打算把张存仁留在李朝北方,熟悉边境情势。我们去釜山港前往对马岛,再去平户。”

        对马岛的家督宗义成,和杨承应以前打过交道。杨承应还从他手里讹诈了一大笔银子用于练兵。

        后来,杨承应把纺织厂的布匹通过釜山港转运到对马岛,再经过宗义成的手,进入倭国的市场。

        此举对倭国的布匹市场冲击不小,宗义成通过赚差价,赚了个盆满钵满。

        肥羊已经养肥,可以再薅一把。

        宁完我何等聪明,立刻懂了:“有宗义成的引荐,相信平户的松浦家不会不给大帅这个面子。”

        “面子是靠自己争取的,我这个人最是厚道,拿钱办事。”

        杨承应笑了笑,“还爱打抱不平,凭什么松浦家可以独霸与外国的贸易。”

        宁完我也笑了起来:“我们要主持这个公道。”

        “正是。”杨承应郑重的点了点头。

        一车车满载着蟒缎的马车,离开杨承应的兵营,运往停泊在海岸边的船上。

        要说李适本人出身贵族,对于两班贵族没有那么多的仇恨,稍微敲出来点东西,就把他们轻轻放过。

        结果不少人家藏着蟒缎和金银器皿,都被他们拿出来换了粮食。

        杨承应甚至就近开了个炉子,把这些东西通通融了,铸成银子装载上船。

        一转眼十余天过去了。

        到了天启四年的三月十七日,李倧一行人终于返回都城汉城府。

        除乱局平定之外,还有一大喜事等着他。

        大明册封他的使臣到了,与册封使臣一起的还有李朝自己派往大明的使节团。

        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尽管刚刚经历一场大乱,李朝还是把册封大典举办的相当隆重。

        繁文缛节一大堆,杨承应借口自己病了,没有出席。

        次日,金瑬带着十三万两白银来见杨承应。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