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回 给手下上课

第(1/2)页

  “袁崇焕如果真的弄权,还会这么拼命吗?”

  听闻袁崇焕被后金军的狼牙箭射成刺猬,崇祯有些怀疑自己先前地判断。

  于是,崇祯赶紧派高起潜再度前往关宁军驻地,用酒和肉数千、饼子五万个犒劳关宁军。

  与此同时,后金军也陷入了沉思。

  广渠门外一战,关宁军和后金军打了一个旗鼓相当。

  这让很多头脑发热地后金军将领,开始冷静下来。

  有人劝说皇太极,咱们这次出来抢够了,老巢也不知道被杨承应祸祸成啥样,不如撤退到遵化,把抢回来的物资运回去,结束这次地劫掠行动。

  皇太极并不这样认为。

  他自信满满地道:“我军虽遇到小挫,却恰恰说明关内明军除了袁蛮子,没有人是我们地对手。

  还有,从我们抓来地俘虏审问得知,如今京师上下都对袁蛮子不满。

  如果我们此时撤回去,只让袁蛮子成就大名,这对以后极为不利。”

  众贝勒大臣听了,也觉得有道理。

  汉人出身,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的高鸿中,趁机进言道:“大汗,与其这样劫掠,不如一举攻克京师,成就大业!”

  投降后金的石廷柱和金砺也随声附和。

  在他们看来,京营都是废物,能打的只有关宁军。但关宁军少,不足为惧。不如趁这个时候杀入京师,定下帝业。

  “昔日辽太宗占据汴梁,铩羽而归。”

  皇太极摇摇头道:“金国虽占有江北半壁江山,却无力南下。大丈夫建功立业,岂止于南北朝?

  伐明如伐巨木,要一斧子一斧子的砍下去,而不是心急吃热豆腐。”

  自此之后,皇太极暂停了攻城,只是不断派兵袭扰京师。

  一方面给运送物资创造时间,另一方面加深明廷对袁崇焕的失望,帮他铲除这个关外的强敌。

  袁崇焕派小股部队反袭扰,对后金军进犯的士兵予以驱逐。

  双方在城外,陷入了似乎有默契的袭扰与反袭扰作战中。

  这一时间节点,杨承应在干什么呢?

  他屯兵于广宁城西面的义州,一面主持将招抚来的百姓安置于此,一面密切注视着京师的情况。

  义州,全称义州卫,是明洪武二十年置,隶属于辽东都司。

  永乐八年,广宁后屯卫迁徙到这里,所以一座城池两个卫所。

  后来,努尔哈赤占据这里,义州卫遂荒废。

  努尔哈赤一直没派兵占据这里,是因为这里情况复杂,既靠近宁锦明军,又与蒙古人毗邻,分兵驻守会被各个击破。

  义州在杨承应进驻的时候,已经是一座废城,到处荒草。

  就在袁崇焕与皇太极在京师周边对峙时,杨承应在这里招抚流民。

  这些流民之中,包含大量走投无路的蒙古牧民。

  历来走群众路线,都是一件费时费力却未必讨好的工作。

  需要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我为你好”就可以。

  因此,杨承应专门给这些负责招呼流民、安置土地的部下们,上了一堂科普课。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