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回 水运运输

第(1/2)页

  艾河(东辽河)静静地流淌,两岸地势平坦,视野开阔。

  杨承应拿着望远镜,透过望远镜眺望,不胜感慨。

  这条河承载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历史上,为了对付沙俄的入侵,康熙组织军民,发起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签署了《尼布楚条约》。

  这背后的后勤运输,一直默默无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开创了辽河到松花江的水运。利用水陆联运办法,将辽河流域生产的粮食,运往松花江流域,以满足吉林等处驻防官兵的需要。

  清廷在开城(新民屯东二十里),设粮仓和水运码头。运粮船进入东辽河,在邓子村(满语“等色屯”,今戥子街村)卸货,用马车运到伊通门(伊屯门,今长春市南),再装船。

  靠伊通河运输到黑龙江的瑷珲城(今维笑勒伊村),为前线提供粮食辎重。

  杨承应派孙定辽驻守新民屯,用意也正在于此。

  由于技术和财力有限,修建开原到阿城的铁路,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借助水运把粮食运到黑龙江一带,就成了最优选。

  杨承应大军所处位置,正是历史上的邓子村——在长春堡的西北方向,直线距离仅有一百多里。

  但是杨承应在这里待了好几天。

  他在等人。

  等从新民屯出发的船,抵达这里。

  船上装有粮食,每船大约60石粮食,明朝一石约等于150斤。

  “大王,天气这么冷,还是回去烤着火等吧。”

  索尼搓着手说道。

  多铎还是老样子,一言不发。

  杨承应说道:“我在这里既是等船,也是在看他们!”说着,手指向曹变蛟和王辅臣。

  两人端着枪,枪下面挂着石头,纹丝不动。

  大概站了快半个时辰,两人已经累得腰酸背痛。

  索尼不解:“大王,他们这是在练什么?”

  “这是火器基础训练,握枪的时候讲究一个‘稳’!”

  杨承应说道:“他们就是因为不稳,所以子弹歪了好多。”

  检查伤口的时候,他就发现心脏部位好几发,但都不致命。

  据此判断,应该是出枪的瞬间,手稍微晃了一下,导致弹道出现了偏差。

  如果是风速和呼吸把握不准,连心脏附近都打不到。

  “放下枪!”

  杨承应到他们面前。

  曹变蛟和王辅臣扔了石头,站得笔直,枪贴腿的中线竖着放。

  “嗯,军姿练得不错。”

  杨承应拿过曹变蛟手里的枪,一边装弹药,一边说道:“你们练习得还不够,我让你们看看练习后的水平。”

  装完弹药,杨承应端着枪,瞄准远处的一只飞鸟。

  砰!

  一声枪响,飞鸟坠了下去。

  瞄准速度之快,射击精度之高,让在场众人瞠目结舌。

  “打击移动物体要考虑风速,风向和呼吸,在开枪的瞬间,姿势不要出现一丝偏差。”

  杨承应说道:“这都需要细致的观察和长期训练,你们两个要好好的给我练。等我有了新枪,第一个装备给你们。”

  “是,属下一定用心练习。”

  曹变蛟和王辅臣嘴都笑裂开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