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回 回报

第(1/2)页

  再大的基业也怕分家。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丁始终是重要的资源。

  明末清初,居住在东北的达斡尔部有精奇里、阿尔丹、克音、鄂尔特、毕拉斯博古特、毕力央、苏德尔、敖拉、鄂斯尔、莫力登、吴沃尔、德都勒、托木、郭博勒、乌力斯、鄂嫩等17个部落。

  巴尔达齐所在的精奇里,只是其中一支。

  有的部落是一个氏族,有的部落是两个或者三至五个氏族,若干个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各氏族、部落又有自己的酋长。

  达斡尔部自己给这个制度取名“哈拉莫昆制”,类似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

  这样的组织形式,意味着一旦分了家,实力就会大减。

  还要面临外敌——博木博果尔,居住在黑龙江上游的达斡尔族大多臣服于他。

  “我们多科屯家小业小,还没有分过户,我也不想二弟分户,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

  巴尔达齐说话一如既往的直接。

  “让我带上你弟弟,没有问题。”

  杨承应先答应了他巴尔达齐的请求,然后说道:“但他能给我带来什么?想当我身边的侍卫,没有一技之长可不行!”

  “他别的本事没有,骑马射箭的本事还是有的。再加上和我的兄弟关系,我让他经常代表我到各个莫昆(相当于屯或村)转悠,知晓蒙古语和一些部落的土语。”

  巴尔达齐轻松地笑了,胸有成竹的说道。

  前面的技能,杨承应不太在意。

  最后的这个翻译才能,让杨承应很是心动。

  杨承应已经受够了,带上四五个翻译连比带划,还搞不清楚对方说什么的无语感。

  仔细一想,也明白了巴尔达齐的用心,这是忍痛割爱。

  “你的善意,我领了。”杨承应道,“将来达斡尔部总管,非你莫属。”

  当翻译把这话告诉巴尔达齐,对方愣了一下。

  这是一个陌生的词语。

  杨承应经过对东北仔细考察后,选择的一种有别于郡县制和八旗制的管理办法。

  达斡尔部内部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社会组织,横加干预,只会影响边疆的稳定。

  用“总管”名义上统一各部落,继续维持内部的松散。

  对于无法经常远征的杨承应来说,无疑是一个分而治之的办法。

  “我虽然对达斡尔部了解不是很深,却也知道哈拉遇到大事,需要开会决定。”

  杨承应说道:“总管一词,在中原流传甚久。字面解释,就是管理一切的人。

  我想,有了周王府做你的后盾,你管理整个部落的事务,也变得更加方便。”

  “谢大王的恩典。”巴尔达齐起身谢过。

  “别急着谢我。作为总管,第一件事是了解达斡尔部的情况,你能不能把包括哈拉莫昆制在内一切情况告诉我。”

  “这个没有问题。”

  巴尔达齐开始把整个地区的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

  过了很长时间,外面的那只羊羔子已经被端上了烤架,血水慢慢渗出。

  帐内的米饭,也熟了。

  杨承应给他盛了一碗米饭,外加几碟子凉菜。

  巴尔达齐就着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