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一回 聪明一回

第(1/2)页

杨承应的目标很明确,从青海入藏消灭藏巴汗,完成国家统一。

        但是要稳固藏地,就需要先夺取康区,再把康区作为跳板,进可以出兵平叛,退可以震慑雪域高原上的贵族。

        能够获得康区僧侣势力的帮助,对于完成对康区的统一,以及后续的平定有很大的好处。

        接见噶玛丹培结束后,第二天,杨承应在观景楼接见藏巴汗派来的使者。

        值得注意的是藏巴汗是汉人典籍翻译名,藏地百姓或是丹迥旺布本人都称呼「藏堆结布」,意为「上部藏地之王」。

        这是一个卫藏地方政权,又称第司(第悉)藏巴,是明代后期西藏地区继帕木竹巴、仁蚌巴之后兴起的世俗贵族政权。

        辛厦巴家族的才旦多吉原为仁蚌巴的属臣,嘉靖二十七年(1548)任桑珠孜宗(今日喀则)宗本。

        宗本是地方官名,宗相当于县,宗本大概相当于县令。

        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旦多吉联合后藏西部一些地方官员,利用仁蚌巴属民对统治者的不满,推翻了仁蚌巴统治,控制了仁蚌巴属下的后藏大部分地区。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才旦多吉之孙彭措南杰掌政后,不仅统治了后藏地区,还以武力占领前藏的部分地区,并且推翻了帕竹地方政权,建立噶玛政权。

        噶玛指的是噶玛噶举派,是噶举派的一个分支,是藏传佛教中第一个采取活佛转世制度的宗派。

        而且,该派还先后建立了几大活佛转世系统,其中黑帽系和红帽系最为著名。

        所以,史学界有两种计算藏巴汗王朝统治时间的方式。

        一种是以才旦多吉推翻仁蚌巴政权为起始时间。

        另一种是以彭措南杰自称「藏堆结布」开始,作为起始时间。

        天启元年(1621年)彭措南杰得天花去世,丹迥旺布继位。

        丹迥旺布继位后,拆除境内小宗堡,只留下十四个大宗堡,加强对全藏的统治。

        他还修订法律,在《十五法典》的基础上,增删编撰出新的法典即《十六法典》。

        另外,他统一了藏地的度量衡。

        这样一位还算有作为的君主,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弱小。

        他居然被蒙古两千军队打得退守药王山,后来经过调解,将哲蚌寺和色拉寺归还,还放弃强制政策。

        正因为如此,当他得知卫拉特蒙古本应大举南下却被杨承应下令不许,而蒙古大军真就乖乖听命,立刻有了「抱大腿」的觉悟。

        他这次派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使团,穿越甘肃,怀着朝圣的决心和毅力,来到沈阳。

        然后,一下子被沈阳的繁华震惊了。

        使者献上贡品,然后说道:「第司命小人再三致意殿下,第司永无与殿下为敌之心,殿下的训令定会遵守。」

        「第司能有这样的觉悟,孤甚是欣慰。」

        听完翻译的话,杨承应说道:「今后全藏务必和和气气,不让雪域高原纯白的雪再被鲜血染红。」

        「小人回去后,会转达殿下的话。」

        使者顿了顿,继续道:「殿下,小人听闻殿下册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