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回 无力回天

第(1/2)页

  血水浇灌大地。

  距离越近,步枪的威力越大。

  在小鼓声的伴奏下,辽东军始终保持线列阵型。

  装填弹药—开火—换弹—重新开火——再重新换弹。

  没有人发动冲锋。

  骑兵在步兵方阵的侧翼,一旦敌骑强行冲阵,立刻会用骑墙冲锋从侧翼对敌骑切割包围。

  农民军仍在进攻,杨承应知道他们的打算,希望缩短距离,用肉墙战术撕开口子。

  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确成功了。顶着枪林弹雨,硬生生的冲锋到距离辽东军很近的距离。

  然后,响起了鸟枪和三眼铳。

  有辽东军士兵中弹后倒地,身后的士兵立刻迈过同袍遗体,继续向前挺进。

  医护人员找准时机,用担架抬走到后方医治。

  一片片硝烟在阵前响起,紧随其后破空之声传来,一粒粒锥形子弹穿破硝烟,打在农民军的方阵里。

  农民军一方渴望短兵相接,但他们发现自己无法抵达住密集的火力网。

  除了一排排子弹,还有一门门大炮在挑射农民军的后方。

  站在土山上指挥作战的杨承应,透过望远镜密切注视着战场上发生的一切。

  他敏锐的发现,农民军已经有撤退的迹象。

  不过,这种迹象不是很明显。

  双方距离看似很近,但是农民军遭受到火力打击更加凶猛。

  但是,他们经受过战争的考验,视死如归。

  面对凶悍的敌人,辽东军中比较靠前的士兵,也已经给枪管装上刺刀。

  准备开始肉搏战。

  很快,两支军队终于进入短兵相接,士兵们用相同的横阵,不同制式的武器,打成一团。

  近身刺杀术,是辽东军刻苦训练的一项基本技能。

  以紧密的阵型滚滚向前,端起手中装上刺刀的步枪,不停地刺向敌人的要害部位。

  杨承应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他发现了农民军已经出现颓势,最主要是信心上的打击。

  依靠巨大的牺牲,把战场变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肉搏战,却惊讶地发现对方近身肉搏也很厉害。

  那么前面的牺牲变得没有意义,甚至起到反作用。

  因为骑兵出击了。

  各军的骑兵团,开始以骑墙冲锋的方式,从侧翼杀入农民军的军阵之中。

  双方交战不过片刻,经受不住步骑联合打击的农民军,正在短兵相接中一个接一个向后退去。

  辽东军士气如虹,追着敌人退却的兵阵,杀向第二梯队的军阵。

  更要命的是,农民军整体素质不如辽东军。中军还能勉强抵挡一阵子,两翼却出现溃兵。

  辽东军两翼开始向农民军的中军呈包围态势。

  杨承应心想,李自成此时不撤退,整个中军都要被我吃掉。

  但他低估了李自成的强悍,两次组织敢死队,顶着大盾试图对辽东军实施反冲锋。

  这时候,双方兵器质量呈现出巨大差异。以锰钢为材料,制作出来的军刺,锋利且耐磨损。

  再好的勇士,也无法在战场同时面对十几把刺刀的突刺。

  辽东军士兵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以最少的力气办最大的事。

  农民军两次组织敢死队,除了在阵前躺下几十个人,根本没取得任何战果。

  退却的态势已经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辽东军没有铠甲,防护看似下降,但他们有枪可以弥补不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