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回 入城

第(1/2)页

  “东林党魁首乃是钱谦益,他带头才合适吧。”

  不想背负这个恶名,张捷愤愤不平。

  “没办法,正因为他是东林党魁首,势力遍布整个江南,才让你带这个头。”

  听到赵之龙的话,张捷彻底没了脾气。

  张捷不肯当这个带头的,与他的名声有关。

  他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先后依附于周延儒、温体仁,因温体仁事败,而被贬南京。

  弘光政权建立后,被当时“孤立”的马士英重新起用,担任有名无实的吏部尚书。

  崇基尽毁,何劳东捷西沾。

  其中的“捷”,指的就是他。

  他名声已经够臭了,再加上一条“率众开城投降”,永世不得翻身。

  张捷猜想,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和钱谦益拼个鱼死网破。

  其实张捷想什么,赵之龙并不关心。

  事实上,他真正头疼的事,还是武英殿里的假太子。

  虽然拥立假太子“登基即位”,但毕竟没有举办登基大典,算不得真皇帝。

  赵之龙起初的打算,是把事情坐实,然后把这个假太子、真皇帝交给杨承应,随他怎么处置都无所谓。

  有人却看出了这件事的风险。

  提醒他的人,是刘孔炤。

  “天下眼看是周王的囊中之物,登基是迟早的事。所以他借口太子没有找到,不立新君,只做摄政。”

  刘孔炤提醒道:“你现在弄假成真,把假太子拥立真皇帝,是想干什么?”

  “额,这个嘛……”赵之龙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确定摄政的正统,假太子的事势必被挖出来,到那个时候我们弄假成真的做法,也会遭到严厉的处罚。”

  刘孔炤进一步说道:“你别忘了,杨承应杀宗室、勋贵,本来就毫不手软。你还递给他刀把子,这不是自寻死路。”

  “我该怎么办?”赵之龙一时想不出好的对策,只好求问。

  假太子已经被架在武英殿的龙椅上,再轰下来会引起百姓们的疑惑。

  如果真的举行登基大典,就会出现刘孔炤说的情况,假太子和拥立假太子的人,都会被杀得人头滚滚。

  “拖!”刘孔炤道,“反正辽东军快到了,咱们继续拖下去就行啦。”

  赵之龙点头认可。

  从此,不管假太子派内监怎么催促,赵之龙都是拖着不办。

  有几个来南京办事的官员,没机会接触到机密,还以为是太子效法明英宗“夺门之变”,趁机政变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纷纷向赵之龙道贺。

  赵之龙一脸懵逼。

  这些官员,叮嘱赵之龙要尽早举行登基大典,名正言顺的抵御辽东军。

  杨承应是“摄政”,既然太子已经找到,就不该“摄政”。

  他们天真的以为没了“名正言顺”,辽东军不战自退。

  赵之龙懵了,等这些官员离开正堂,准备离开。

  他终于反应过来:“快,锁上大门,不许他们离开!”

  “赵伯爷,你这是什么意思?”有人紧张地问。

  “几位,别怪我心狠,废立大事,不是你们能掺和,既然你们掺和了,怨不得别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