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番外一.并肩

第(2/2)页



        可惜他之所图,终究变为幻想。赤乌十二年,孙和被废除太子之位,流放故鄣。而可笑的是,此时已担任大将军职位的他,颇受群臣拥护,孙权病重,新太子孙亮过于年幼,一来一去之间,他竟成为了太子太傅。

        接到诏书的那一刻,他苦笑着摇了摇头。太子太傅,多好的官位,而自己真正想不遗余力,呕尽心血的辅佐的那个人,却是永远不在了。

        刹那间,一个可怕的念头涌现在诸葛恪的脑海中。废少帝立献帝之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曹操,倘若自己亦有如此之大的权力,岂不是可以完成孙登的遗愿,拥护孙和为帝?

        念头一生,久而不灭。孙权驾崩后,诸葛恪先杀死了意图颁布矫诏,借机除去自己的托孤重臣孙弘。而后为收取民心,广施仁政,每一举措,都给以百姓恩泽实惠。百姓欣喜若狂,将诸葛恪视为神祗,他每次外出,都吸引众多百姓引颈相望。

        东兴大捷,是诸葛恪此生的巅峰之作,经此一役,皇帝孙亮进封他为阳都侯,又加封丞相。此时的诸葛恪权倾朝野,如他所想的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皇帝,也被他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诸葛恪喜不自胜,他认为自己拥有了改朝换代的能力,他派人修整武昌的宫殿,开始有了迁都武昌的想法。适逢前太子官僚黄门陈迁前往建业上疏中宫,因诸葛恪是孙和之妻张磬的舅舅,他便也顺带问候了诸葛恪。诸葛恪借此机会,便对他说:“请替我转告张妃,到时候我一定让她超过别人。”

        他相信孙和会知晓他的深意,他相信拥护孙和为新帝,完成与孙登的约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只是他太操之过急,让一切希冀都变得粉碎。建兴二年,他在国力不支,士卒疲弊的情况下不听群臣的谏言,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伐魏,于新城大败而归。众臣失望,百姓皆怨,诸葛恪所苦心经营的一切,都在那一刻化为了泡影。

        而让诸葛恪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位极人臣,叱咤风云,本以为能搅动乱世,谁知也不过只是长公主孙鲁班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长公主孙鲁班与重臣孙峻结为同盟,向年幼的吴主孙亮进献谗言,诽谤自己制造叛乱,并与孙亮定下计策,在一次酒宴上要了他的性命。

        被孙峻杀死的那一刻,生前的种种犹如走马灯一般浮现在了诸葛恪的眼前,与孙登的诺言,自己终究还是失约了。失约的不仅仅只是没有辅佐孙和为帝,一同统治东吴的大好河山,还有未曾让百姓安居乐业,让他们依旧饱受着战乱之苦。

        诸葛恪猛然从床榻上坐起,拿起帕子轻轻拭擦额间的汗珠。他做了一个很长很可怕,但又很真实的梦,直至醒来依旧觉得心慌不已。

        一旁的仆从见他惊醒,急忙上前道:“太傅可算是醒了,今日可是新帝登基的日子。陛下那早就派人来喊您议事,见您还在酣睡,便吩咐老奴不用打扰。”

        “不用担心,我即刻便去。”诸葛恪急忙起身,稍微收拾了下装扮,便向正宫门赶去。身着华服,头戴冕旒的孙登听见脚步声,回过头,瞧见是诸葛恪,便巧然一笑道,“元逊好大的胆子,连朕登基的日子都敢贪睡。”

        “是臣的不是,不过今日是陛下登基的好日子,就别惩罚臣了吧。”诸葛恪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君王,将手扶上孙登戴着的冠冕,微微向右挪了挪,轻声说道:“歪了。”

        孙登笑着反握住诸葛恪的手:“朕可不会包庇犯错之臣,”他俯视着宫外热闹非常的街道,欢声笑语的人群,悠悠开口道,“便罚元逊与朕一起,守住东吴的大好江山。”

        孙登掌心的余温使诸葛恪狂跳不已的心渐渐恢复平静。太子病亡,自己身死这些事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那个真实不已,可怕不已的梦最终也只不过是梦罢了。此刻阳光正好,他重重地点了点头道:“诺。”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