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款

第(1/2)页

  ——晋.江文学城独发——

  “老爷,  老爷,知府大人又来了。”一名小厮急匆匆往主院书房跑,进了院子后边跑边喊,  明显也是惊到了。

  正在书房练字的黄老爷手一抖,  快要完成的大字就毁了。但他顾不得这个了。他从书案后走出来,  打开房门:“进来说。”

  小厮忙不迭道:“老爷,  知府大人上门,  说要拜访您。”

  黄老爷脸色扭曲,  上次新知府拜访他,  他就亏财,  这才多久,又来!

  还要不要脸了!

  黄老爷心里把新知府骂了一通,脚步匆匆往花厅走,还问道:“给大人上茶没有?”

  “上了上了,老爷放心,  管事大人招待着呢。”

  黄老爷松了口气,  快到花厅时,他立刻变脸,  笑盈盈道:“哎呀,秦大人怎么来了?”

  秦遇一身常服,  起身笑道:“黄老爷。”

  黄老爷心里受用,  嘴上却道:“大人快坐,  快坐。”

  “不知大人来此,  是有何事啊。”

  秦遇从秦小山手里提过一个篮子,放到案几上:“上次黄老爷慷慨解囊,  本官很是欣慰,  现下得了好物,  特意带过来让黄老爷尝尝。”

  篮子编的很漂亮,但也掩饰不了装的是山野果子啊,黄老爷一时间竟然分不清,秦遇是不是故意来羞辱他。

  秦遇仿佛知道他想什么,笑道:“黄老爷可知道核桃?”

  黄老爷脸色有些不好看,硬邦邦道:“这是自然。”

  秦遇道:“不怕黄老爷笑话,本官年幼时,第一次见核桃,觉得核桃外貌不雅,以为不好吃,没想到后来尝过核桃仁,才发觉夫子所说的不可貌相,不仅仅指人,也指物。”

  黄老爷脸色变了变,还是没吭声。

  秦遇亲自从篮子里拿了一个枇杷,撕皮:“本官在京城任职时,每年这个时候,家里也会买些枇杷,颜色金黄,个圆饱满。”

  黄老爷忍不住了:“大人既然尝过好枇杷,如何又看得上这山野之物。”如何又拿来送他。

  这不是羞辱,什么是羞辱。

  “没尝试过其他东西,便觉得已有的就是极好了。”说话间,秦遇把枇杷皮撕完了,递给黄老爷。

  这可算得上另类殊荣了,黄老爷想,就是这枇杷再酸,他也认了。

  黄老爷接过去尝了一口,意外的沙甜,并不见酸苦之涩。

  他惊了一惊,用袖子遮挡着,很快把枇杷吃了,核交给下人处理。

  秦遇笑眯眯道:“本官第一次吃的时候,也跟你差不多,细细品味后,觉得这当地枇杷,在味道上,还胜京城枇杷一筹。可见是锋芒内敛。”

  “上次黄老爷帮了本官忙,这不,本官得了好东西,就给你送来了。”

  黄老爷心思变换,但不可否认,以秦遇知府之位,还亲自跑一趟,够给他面子了。而且,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觉得秦遇给他撕皮的那个枇杷真的挺甜的。

  这时,秦遇又道:“过些日子,本官会去拜见郡守大人,本官想着给他送些浔阳府的土仪。”

  黄老爷心神一震,郡守大人也吃这个。

  秦遇点到为止,很快就离开了,黄老爷看着案几上的一篮子枇杷,喃喃:“知府大人还真的只是给我送枇杷啊。”

  想到刚才的好滋味,黄老爷口舌生津,快步过去,自己又拿了一个尝,味道还是那般好。

  秦遇一天之内,带着枇杷去了好几家。

  第二天,府里就流传出新知府好本地枇杷的传言,还有赞美枇杷的诗词作证,各种言语描述,把枇杷宣传的天上有地上无的。

  人都有好奇心和从众心,街道上的枇杷销量一下子上去了。

  阿牛兴匆匆往村里跑,“村长,村长,黄老爷家的管事来了,他们要买枇杷。”

  枇杷价贱,以前两文钱一斤都没多少人买,他们也懒得卖了,就留在家里给娃儿甜嘴。

  现在枇杷居然涨到了五文钱一斤,还是十来斤的买。

  阿牛刚跑进村长家,又有人兴奋跑来:“村长,李老爷家也派人来买枇杷。他们要买八斤,愿意给到六文钱一斤。”

  村长吧嗒抽了一口旱烟,询问:“现在村里人每天能摘多少斤枇杷。”

  说到这个,阿牛他们一下子垮了肩膀:“没,没多少了。咱们现在把附近的山头都寻遍了,一天也就能寻个四五十斤。”

  明天,后天,或许连二三十斤都困难了。

  以前没打这些山果主意,只觉得漫山遍野都是,怎么现在一摘,才发现都没有了。

  这时又有人跑来,“村长,隔壁村来人了,警告我们以后不准去他们山头摘枇杷。”

  村长脸色一沉,阿牛也急了,“村长,不然我们提价吧。”

  “不行。”村长一口否决了,“挣咱们该挣的钱,不要让秦大人难做。”

  他们又不是傻的,结合一下前后,就知道是秦大人出力,他们枇杷才好卖的。

  虽然挣的银钱少,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