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主考官

第(1/2)页

  ——晋.江文学城独发——

  客栈里,  赵家兄弟在一起吃东西,赵锦堂忽然跑去打开门,左右望了望,  确定没什么人,  然后重新关上门,  回到房间,  还拉着弟弟进了里屋。

  他这才小声道:“锦州,  你,  你在贡院看到了……”

  赵锦州笑着颔首:“看到了。”

  赵锦堂有些激动和高兴,  过一会儿,  又有些感慨:“他真了不起。”

  “当初我们一起上下学,好像都还在昨日。他从小脾气就好,人聪颖又肯吃苦。”

  赵锦州拍了拍哥哥的肩膀,宽慰道:“他是什么人我们都知道,只是现在有些敏感,  所以才不能去拜访。”

  一位是主考官,  一位是会试考生,这个时候两人凑一起,  唯恐别人不拿出来大做文章吗。

  赵锦堂一想也对,随后又道:“可惜阿铭上次只上了副榜,  不然这一次,  他也可以一起来。”

  赵锦州点点头。

  “还有秀生。”赵锦堂话题很跳跃:“他也就是起步晚了。”

  赵锦州赞同一半:“遇……那位大人教导的好。”

  赵锦堂揶揄的扫了弟弟一眼,  不过对弟弟说的话,  还是深以为然。

  好学生才有,名师难求。

  考虑到之后的考试,  赵锦堂让弟弟快休息了,  他轻手轻脚去了外间。

  虽说赵家这些年生意做的不错,  赚了些钱,但是会试期间的京城物价真吓人。也就是花在他弟弟身上了,不然赵锦堂要心疼坏了。

  赵家兄弟俩的感情在老家是出了名的好,其实像两兄弟这样的搭配不少。哥哥继承家业从商,弟弟努力念书。

  兄弟俩都有事做,感情不维系就会淡了。或者弟弟念书考取功名了,便看不起“铜臭味”的哥哥。

  赵锦州两三岁时,就显现了超越同龄人的聪慧,家里人都宠他,把科举的希望都寄托在赵锦州身上。也亏的赵锦堂心大,不计较,照旧疼幼弟。

  赵锦州知道自己聪明,大约聪明孩子都是有些傲气的,小时候更加不会掩饰,对笨笨的,又懒散的大哥,颇为不屑。赵锦州心里更偏向温和、刻苦、还聪明的秦遇。

  直到那次他们一起去殊安寺游玩,大哥抱着年幼的他从山脚下踩着石阶走上山,累的气喘吁吁。

  赵锦堂不过是玩笑般说了句“他太重了”,赵锦州就反唇相讥。

  也是那次,温柔如春风的秦哥哥责备了他。其实说责备也不对,秦遇的语气太温和了,对方是真的在好好跟他说。

  后来赵锦州念书更多,明了理,便总觉得羞愧,于是待自己亲大哥恭敬有加,忍让有礼。

  赵锦堂那个性子,就是你待我好,我就要待你更好。更别说赵锦州是他亲弟弟,长得又好看,人又灵敏,赵锦堂心里稀罕的不得了。

  现在他回忆起以前,因为小锦州告状害他零花钱被双亲收缴的事,赵锦堂都自动带了亲哥滤镜。

  晚上时候,赵锦堂陪弟弟一起贡院外等着,不时嘱咐。

  赵锦州见他脸都冻白了,劝道:“大哥,你先回去吧。”

  “那不成。”赵锦堂一口给否了。

  他凑近了弟弟,低声道:“万一你中途小解呢,我要给你占位置。”

  等候的时间那么长,天一冷就想放水,他有经验。

  赵锦州:“……好吧。”

  还真让赵锦堂说中了,中途赵锦州脸色微变,飞快离去。没多久,又匆匆回来。

  很快轮到赵锦州检查,赵锦堂看弟弟立在寒风中,衣服脱了大半冻的脸色苍白,欲言又止,直到赵锦州的身影淹没在贡院大门后,他才转身离去。

  “老爷,我们还去逛吗?”小厮小心询问。

  赵锦堂烦躁不已:“不逛了,有什么事等锦州会试结束再说。”

  赵锦州在贡院里考试,赵锦堂就在京城的各个庙宇里流连。

  贡院里,秦遇负手踱步在考场间,身后跟着副考官们。

  各郡的解元安排在最前面,离考官们最近。

  这些解元里,最年轻的不过十八岁,最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八岁。

  随便放哪里,这些人都能称得上一句年轻有为。

  秦遇在那位最年轻的解元面前驻足。对方执笔的手明显一顿,随后继续答题。

  不错,心理素质良好。

  对方下一道是律法题,秦遇飞快扫了一眼就有数了。

  这题不难,只是看怎么判,是偏于人情,还是法理。

  这位解元略做思索,就提笔作答了,科举字体为正楷,便是为了工整。

  秦遇那一手字,是经年苦练后,练成的遒劲有力,凝练稳重。

  但这位解元不一样,规整的楷体居然也能写出飘逸空灵的感觉。那份灵气从洁白的纸面逼人而来。

  秦遇压下心里的惊叹,去看解元的答题内容,少顷,眉眼舒展。

  果然能写出那样飘逸好字的人,就不会是迂腐之人。

  秦遇收敛好情绪,继续往其他人的号舍行去。

  秦遇看到赵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