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鬼校亡友(三)

第(1/2)页

我们走到窗边靠墙坐在窗户下方,相互倚靠着肩膀凑在一起,如获至宝般地打开了那本日记。

日记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令我们感到意外之喜的是,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日记,每页纸上都绘有一幅类似于插图的涂鸦,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日记首先就提到了一个在德意志国家流传已久的传说——坎姆普斯。据说恶魔坎姆普斯(Krampus)会在每年12月的一天夜里现身,抓走熟睡中的孩子。勇敢的母亲会与之斗争,有的母亲甘愿代替自己的孩子被抓走。被抓走的人会被带到绝境长城以北的遗忘之境(Oblivion),那是一个只有黑暗与寒冷的地方。恶魔将被抓获的人囚禁在古老的城堡之中,从此,他(她)的家人就会失去关于他(她)的一切记忆,就好像此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再也不会出现。

但勇敢的母亲会想尽一切办法逃离,只为回到自己心爱的孩子身边。可一旦落入遗忘之境便几乎无法逃离,只有找到能唤起记忆的永恒之石Alnitak之星才能返回。永恒之石在恶魔的腰带扣上,只有最勇敢的人才能拿到。

这是一个神秘而诡异的传说,在那一页的文字旁边,画着一只羊头兽身的怪物,即传说中坎姆普斯的形象。怪物头顶长着一对弯曲而锋利的犄角,血红的舌头比脸还长。其实并没有人真的见过它,或者说,见过这个怪物的人都没能活下来。

我和卢卡斯对视了一眼,似乎都被这恐怖奇异的开篇吓到了。夜晚的图书室里异常安静,我们头顶的月光显得惨白而冰冷,在这种氛围下阅读一个幽灵生前留下的文字,着实令人有些头皮发麻。而我们却似乎很享受这种神秘诡异的感觉,并很快沉浸其中。我将日记翻到下一页,翻动纸张的声音在寂静中异常清晰。第二页画着一个小女孩,看上去孤零零的,女孩蜷缩在角落中双手掩面,周围被用细密的线条勾勒出阴影,仿佛她独自身处阴暗之中,没人陪伴,亦无人保护。图画旁边的文字写着:我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母亲,当然也不记得她长得什么样子。难道她真的为了保护我被恶魔抓走,从而被抹去了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

记忆中只有消沉颓丧的父亲,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无精打采地呆在家里,力不从心地照顾着我和弟弟。他真的爱我们吗?我几乎感觉不到。他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沉默不语,一副心情低落的疲惫样子。有段时间甚至一度酗酒,每天喝得醉醺醺的,没钱买酒喝的时候,还会剪掉一缕我的头发拿去卖。据说那些有钱人家的阔太太热衷于将少女的金色头发做成装饰品带在身上,贫穷的人就会用这种方式换一点钱养家糊口。那段日子我们的家就像阴暗的牢笼,阴沉与压抑弥漫在房子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情况直到一个女人的到来才稍有改变。父亲做马车夫的时候,认识了一位美丽大方、穿着体面的少妇,据说是某位富家公子的遗孀。这位名叫特曼妮的人是个光彩亮丽的明艳女子。她听人说我的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就经常请父亲为她驾驶马车,而且她总能用开朗的笑容打动父亲的心,对我和弟弟也很友善。特曼妮有个人漂亮活泼的女儿,当听说母亲想找个伴侣的时候,积极地鼓励母亲追寻幸福。哪怕当她听说我父亲只是个并不富裕的普通人,也欣然表示只要他心肠好就没问题!

然后有一天特曼妮说想做我和弟弟的母亲,父亲就跟她结婚了。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新娘手中捧着一束鲜花,穿的衣服也很艳丽。可就在特曼妮住进我家的当天,就开始对我和弟弟冷眼相待。为了给她自己的女儿腾出房间,她让我和弟弟住进阁楼,为了给孩子们树立权威,时不时就教训我和弟弟。

我为了不惹恼她尽量保持恭顺的态度,弟弟幼小,也没有太多反抗。父亲每天只顾工作,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只要他一回家,特曼妮立马就会换上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脸上绽放出慈爱的笑容,那笑容却让我们不寒而栗。因为我们知道,只要父亲出门离开,就是我们噩梦的开始。任何一点反抗都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忤逆,轻则不许吃饭,重则各种体罚,而且愈演愈烈。其实父亲对家中的事情早有察觉,只是无能为力,从充耳不闻到听之任之。甚至有一天,我无意间在他们房间门外听到特曼妮对父亲说“必须尽快将大的送走,小的才能听话”之类的言辞。而她的孩子崔西里亚早就认为自己是这家里唯一的女儿。她不仅总用高傲的姿态对我们颐指气使,还会在特曼妮打骂我们的时候洋溢出幸灾乐祸的神情。

当有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想要做出反抗的时候,却被告知特曼妮怀孕了。这一消息彻底打破了我摆脱继母、重获父爱的希望,如同拼命从深坑中往上爬的人被泥土层层掩埋,努力挣扎换来的却只有绝望。

终于,在那个寒风乍起的秋天,父亲以继母需要安心养胎、不能过度劳累为理由,将我带出家门,送到了弗雷斯特寄宿学校。虽然他一再承诺圣诞节会接我回家,但我对那个曾经称之为“家”的地方已毫无留恋。

这段内容很长,写满了相邻的两页纸。我和卢卡斯看后不禁唏嘘,虽然早已猜测女孩的悲惨命运,却不知她从小就遭受着残酷的待遇,不仅没见过自己的生母,还被继母残忍对待。看到这里我们感觉胸口像是压了一块石头,沉闷得说不出话来,只能静默不语,在一片沉寂中将日记翻到下一页。

这一页画着建筑物的一角,我们一眼便认出是弗雷斯特寄宿学校拐角处的塔楼,也就是我们现在置身的图书室所在的位置。用铅笔描绘出的塔楼显得阴暗诡异,如同流传着无数恐怖传说的伦敦塔,透着一股阴沉的神秘。

图画旁边的文字写着:然而离开家的我却发现这不是自由的开端,而是噩梦的延续。和其他寄宿学校一样,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近乎苛刻的校规,比起传授知识她们似乎更注重女德的教育与培养。仿佛女校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男权社会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知书达礼的同时又保留传统思想与封建理教的贤良淑德之人。在寄宿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更像是一种修行,除了将来要嫁人之外,我们几乎与修女别无二致。而即便如此,学校里的人们也得自己分出个三六九等。弗雷斯特寄宿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座贵族学校,因为当时有条件的家庭才会送女孩去上学。因此攀比之心成了学校里最常见的风气,学生之间总会比较家庭出身、父亲的职业、社会地位,条件优越的学生自然趾高气昂,出身普通的女孩则会被蔑视甚至遭到排挤。而我则不幸地属于后者。

在那些养尊处优的女孩之间我几乎没有朋友,只有一个叫朱迪娅(Judaea)的女孩愿意跟我说话。她的父亲是个犹太商人,虽然家里比较富裕,但因为其他原因同样被女孩们排挤。于是同病相怜的我们就成了彼此的朋友。朱迪娅是个性格温和的女孩,有着白皙的皮肤和乌黑的秀发,一双像狐狸一样的眼睛显得颇为机灵,却也是个友善乖巧的漂亮女孩儿。我们很快就开始变得形影不离,课余时间她会给我讲古老的希伯来故事,而我会给她讲格林童话。一有机会我们还会躲在没人知道的地方偷偷读当时的禁书《雾都孤儿》和《红与黑》。每天夜里寂静无人的图书室就成了我们的秘密乐园,我们会举着蜡烛漫步在书中的世界,还会小声讨论书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有时候我们会沉浸其中忘了时间,以至于匆忙赶回宿舍的时候被值班老师发现。一旦过了规定时间没回宿舍,等待我们的很有可能就是严厉的体罚。我们穿的校服都是类似于修女装的套裙,开扣在后肩,这种保守的衣服似乎专为体罚而设计,受罚的人只要解开身后的扣子,戒尺就可以直接抽打在皮薄露骨的后肩上,不仅疼痛难忍还无法躺下睡觉,简直就是女孩们的噩梦。但这种体罚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顺从,即便后背会留下红肿的印痕,哪怕幸灾乐祸的同学们会肆无忌惮地冷嘲热讽,我们也只是用沉默做无声的抗争。学校囚禁着我们的身体,也禁锢着我们的灵魂。多数人甘愿戴上枷锁,并将其作为权杖制约他人。甘愿被困在笼中进而攻击有翅膀的同类,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本来可以飞翔。但我会对这一切坐无声的抗争,不卑不亢,只为能勇敢做自己。

在学校里是这样,有一天能回到家里亦是如此。那个满怀心机的继母特曼妮,如果她以为把我送去寄宿学校就能调教成逆来顺受的乖乖女,恐怕她的愿望要落空了!果然,那年的圣诞节,父亲遵守承诺将我接回了家。我盼望见到想念已久的弟弟,可当我踏进家门的时候,却一眼看见继母特曼妮端坐在沙发里,腹部高高隆起,脸上的神情就像高傲的女王一样。她的女儿崔西里亚则像个侍卫般站在一旁,对我的到来毫无反应。在距离他们不远的空地上,我的弟弟像个的恭顺的侍从一样站在那里。我扔下手中的行李想要跑过去拥抱他,他却后退一步微微摇头。我惊讶地看着这一幕,难以想象我不在家的日子他遭受了怎样的“驯化”!

端坐在沙发中的继母示意我要向她“请安”,我本不愿屈从,但为了依然留在家中的弟弟,只能强忍怒气屈膝敷衍。但在我的自己家,她从未,也永远不可能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更无法取代我的母亲!回到阁楼的房间,我问弟弟是否受到了她的虐待,弟弟不置可否,但我却再他的神情中看到了委屈。

我让他不用害怕,明年就可以上学了,只要离开这个家,特曼妮的魔爪就够不着我们!我鼓励他努力学习知识,将来用我们自己的力量的打败这个阴险的女人!

“我们要将她赶出这个家,我们的妈妈迟早会回来。她是这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为了回到我们身边,她会与恶魔斗智斗勇,只要得到它腰带上的永恒之石,她就一定能挣脱束缚回到我们身边!”我们的谈话很快被打断,特曼妮的女儿崔西里亚喊我们下楼去打扫房间,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做准备。我像仆人一样清理着卫生,擦拭家具、打扫地板,而崔西里亚只是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悠闲地装饰着圣诞树,还时不时地借着她母亲的威势对我指手画脚。看着她趾高气昂的样子,我谈定自若地从地板伤站起来,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手对着她念出一串古老的语言。崔西里亚有些不自在地问我念的是什么?

“卢恩语(Runes,中世纪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我说,“是一种祈福,如果神明听到了,就会在深夜降临此地,帮助驱魔辟邪。”

“你最好别耍什么花样!”崔西里亚打了个冷颤,厌恶地瞥了我一眼,自顾自地走开了。

圣诞节前夜的晚餐很丰盛,烤猪肉、火腿,三文鱼、牡蛎,还有必不可少的蜂蜜姜饼。餐桌上的气氛却沉闷压抑。父亲只是低头吃饭,用刀叉不停切割着盘子里的事物放进嘴里,继母特曼妮优雅地将面包切成片,施舍般地放入我的盘子中,崔西里亚则自顾自地吃着牡蛎,一个接一个,就跟饿了好久一样。她的母亲不时提醒她吃慢点注意形象,她却似乎充耳不闻,叉起一块带皮的猪肉就往嘴里塞。

结果当天晚上,半夜里还能听到有人跑出房间的声音,接着院子里传来连续的呕吐声。睡在旁边床上的弟弟被楼下的骚动声吵醒,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跟他说没事,让他快睡,还拿出珍藏的音乐盒试图掩盖那些杂乱的声音。音乐盒里播放的是凯尔特乐曲《母亲》(Mather),悠扬中带着一丝诡异,在这寂静的夜晚似乎能唤起人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我们听着音乐,眼角挂着泪珠,不知不觉中已安然入睡。睡梦中我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虽然只是暴风雪中一个模糊的身影,但那脚步却如此坚定,我相信她已经逃出了遗忘之境,正冒着北方的风雪,不畏寒冷艰难地踏上归途。而支撑她不远千里回归家园的,是她对我们从未熄灭的爱,母亲的爱!

看到这里我们几乎湿了眼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