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中秋夜 八

第(1/2)页

  那是宁国昭化二十四年的八月十四夜。
是吴国建兴三十九年的八月十四夜。
在那个夜里,李辰安的老师、小李飞刀李小凤李先生喝了两壶酒做了一首词。
词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词的诞生被一个叫潘晓的少年亲眼见证并抄录,被夏花姑娘深深的记在了脑海里。
这首词,注定了会出现在人世间。
注定会惊动天下!
……
昭化二十四年八月十五。
这一天才是真正的中秋佳节。
就在这一天的破晓时分,李辰安一行与夏花辞别。
他们离开了西岚城,向东疾驰而去。
夏花骑着马她也要向东,却是去往东南方向的东旭城。
目送着先生一行渐渐远去,夏花的眼里充满着留恋,也满含着怀念。
她期待着能够与先生再次相见。
希望能够再亲眼看见先生狂饮而作出那动人心魄的瑰丽诗篇来。
先生之才,如海水一般浩瀚!
远不是她夏花能窥一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先生之言,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夏花收回了视线,望了望天边的那一抹红,喃喃的重复了一句:“此事古难全。”
辰安已不在人世间,这人也就无法长久,千里之外,也无法再共婵娟!
但思念依旧在。
哪怕一个在地府,一个在人间!
她打马而去。
一袭白衣飘飘。
一头黑发飘飘。
她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东旭城的夏国公府。
倒不是急迫的想要见到她的亲人,而是……她想要亲手给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谱上一曲,亲自弹奏演唱一曲。
弹给他听。
唱给他听。
仅此而已。
……
……
吴国京都东旭城。
太子东宫。
吴谦是一个极为自律的太子。
他天不亮就已起了床。
他穿着一身素色的麻衣在东宫的前花园里练了足足半个时辰的剑,又练了足足半个时辰的拳脚。
一如从前一样,在宫女的服侍下沐浴了一番,用过了一顿算不得丰盛的早餐,他来到了他的书房里。
书房中的案牍上还有一些未看完的奏折,但他此刻并不想去看看。
他坐在了茶台前,动手煮上了一壶茶,扭头看了看站在一侧的一个小太监。
“小桂子,”
那小太监连忙上前两步躬身一礼:“殿下,奴才在!”
“万林书院那边,今夜的中秋文会准备的如何了?”
“回殿下,诸事皆已准备妥当,京都有名望的文人才子都已得到了邀请。”
“按照殿下的意思,河西州的月见书院也会举行一场一样的中秋文会,国子监的顾念惜顾老大儒亲自去了月见书院,将在那里评判出三首诗词带至国子监。”
吴谦微微颔首,沉吟三息,“你去将云老先生给本宫请来。”
“奴才遵命!”
小桂子躬身退下,吴谦斟了一杯茶细细的品着,过了片刻,忽的抬头冲着角落的那屏风处喊了一声:
“三郎!”
屏风后走出了一个黑衣少年。
少年背着剑。
一脸冷酷的模样。
“坐,喝茶。”
“谢殿下!”
三郎入坐,坐得笔直。
“天山七剑今何在?”
“回殿下,除了小师妹之外,其余六剑皆回了天山。”
“夏花何时能到京都?”
三郎沉吟三息:“当在今夜。”
吴谦眼睛一亮,双手撑着膝盖,身子微微向后一仰,“如此说来,本宫今夜当可邀夏花同赏这中秋文会了!”
三郎抬眼看了看吴谦,他没有说话。
这些年,皇室对天音阁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
这样的善意当然是有原因的,其原因就在于皇室对洗剑楼的疏离。
皇室的意图很明显,想要用天音阁的武力来牵制洗剑楼。
对此,阁主并不是太在意。
作为天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