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寒门书生之福

第(1/2)页

这一天,《大唐通报》再次爆火,因为其春闱主题的文章大受欢迎,甚至许多明年才进京赶考的考生都通过各种途径抢购大唐通报,一时间供不应求。
一处略显破旧的驿馆之内,住满了来京赶考的读书人,他们大多家境贫寒,住不起客栈才来这驿馆借住。
不过这里的条件倒是相当的差,一天提供一顿吃食,睡觉睡的都是大通铺。
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怨天尤地,倒是积极复习,颇有一番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感觉。
“吴兄,我抢到了一份《大唐通报》!”
一位名叫苏尘的考生大呼小叫,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什么!贤弟,干得漂亮!”
吴起激动道。
另一个考生也凑上前,“快,快分享一下!”
“不过你们可别抢啊,这是我费尽千辛万苦买到的。”
“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跟你抢的。”
苏尘笑嘻嘻地摊开报纸,把里面的内容讲了出来。
众人听完后,纷纷夸赞苏尘,同时也惊叹这位仁兄的胆识。
“苏兄果然厉害,佩服佩服。”
“不愧是苏兄,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苏尘被一堆马屁拍得飘飘欲仙,他矜持地咳嗽两声,然后故作谦虚道:“哪里哪里,这只不过是巧合而已。”
众人哄然大笑。
“对了,我听说这报纸上刊登了考试相关的东西,苏兄快给我们念念吧。”
“就是,就是,我等急于想知道前几年明经科的考题。”
大武的科举和大唐类似,分别有六个科目,是为进士、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算。
其中进士科基本上没有可能录取,因为自从大武建国以来,两百多年只出过十几位进士,而且大多是太祖和太宗皇帝钦点的。
至于秀才则稍微比进士好一点,但是也是一百个人能录取一个已经是不错。
所以这两科不是寒门弟子会考虑的,除非一些家族底蕴深厚的乡绅富商,否则不会有人愿意报这个科目。
而明经科则是大多数人会报考的科目,也是现在这群人最关注的东西。
苏尘听见众人催促,也不推辞,便拿起《大唐通报》朗诵了出来。
“前几年明经考试的题目是‘四海升平’、‘社稷永固’、‘四季丰收’和‘三农治世’。”
苏尘缓缓念完后,众人皆是一阵唏嘘。
“果然难呀,我看这几道题恐怕很少有人答得上来。”
“不止如此,我还听说这几题是按照字数算的,每篇文章最少三千字呢。”
“嘶,三千字!”
众人听了不禁咋舌,他们读书写文章都是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写下来,然后再抄写一遍。
三千字是什么概念?
众人一片哀嚎声响起,这么多字,他们要写多久啊。
“唉,不行啊,这题太变态了,咱们根本写不下来,这可如何是好?”
“老老实实去参加明法和明字科吧,虽然差了不少,至少能保证个官做。”
“是啊,这么难的题目,谁敢去尝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