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042章精心教导

第(1/2)页

教完单鞭,接着就是玉女穿梭时。

        右掌应随转体自下而左、经胸前,向右弧形上棚、再随转体右棚,然后沉肘抽回与左臂相交。

        可是,后面的这个“右棚一般很少人做到,”没有“右”,当然也就没有右臂沉肘抽回的动作,所以师傅再三提醒,两臂不要过早交叉,也就是不要两臂交叉后再转体,应该边转体边交叉。

        在高探马接穿掌时。

        右掌的内收应随右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然后再内旋,至定式时使掌心仍然朝下。

        而且前面的右臂外旋动作很容易走过场。

        即右掌内收时,掌心始终朝下。

        师傅在教分脚时,再三提醒:“四个斜角要打出来”。如做右分脚时,应转腰到四个方向(东北、东南、东北、东南),但第一个方向不容易打出来,即高探马后迈左脚时,身体不是左转面向东北。

        而是错误地右转面向东南。

        同样进行左分脚,在迈右脚时的第一个方向(东南)时,也往往会变成走过场,没有做足。

        第二个问题。

        就是赵卫东四肢,虚实不清的问题。

        师傅特别在针对四肢虚实不清的毛病上,确实非常的认真,师傅认为虚实分得越细微,运动量就越大,拳术越有长进,太极拳的造诣也就越高,重心主要在左脚,则左脚为实,反之,右脚为实,左脚为虚。

        这种虚实的转换变化。

        贯穿于除预备式和收势,两势之外的整套拳架中,双重就是双脚平均、持续地支撑体重。

        就是虚实不清的一种表现。

        而在十字手定式时就患此毛病,师傅为此着重指出:“做十字手时,当右脚跟着地,左脚尖应立即翘起,此时重心在右脚。”

        在单鞭接提手上势时。

        师傅又告诫道:“扣左脚时重心后移,就形成双重;提手迈右脚时重心前移,又造成双重”。另外,在按接单鞭,提手上势接白鹤晾翅、十字手接抱虎归山、抱虎归山接肘底捶和云手时,这种双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左脚与右脚固然要分清虚实。

        就是一只脚也要分清虚实,在揽雀尾接单鞭时,重心应由右脚掌移至右脚跟,以便扣脚、左转“迈步如猫行”。

        在这一点上,赵卫东虽然做得不错。

        但与师傅的的这个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做斜飞势、闪通臂、双风贯耳、玉女穿梭和弯弓射虎时,常常落脚较重,甚至落地有声,这也是虚实不清的表现。

        师傅提醒道:

        要使迈步、退步轻灵、沉着、走太极步。

        因此赵卫东按师傅的要求,悉心揣摩了以下几点,当迈左脚时,左胯关节内收下沉,坐稳右脚,右膝微曲送左脚前迈,迈左脚应与腰左转同时开始,这样左胯易松开,膝、踝关节才能灵活,迈步就会轻灵。

        以最小的力,带动左脚前进。

        左脚前迈时不能抬得太高,脚尖应自然下垂,左脚伸直时正好是脚跟着地,不要左腿先伸直,然后慢慢着地,左脚着地要轻,如履薄冰;左脚着地的一刹那,重心仍在右脚不要前移。

        上肢和下肢一样,也要分清虚实。

        体现主要形式是一只手为实,则另一手为虚,如练左搂膝拗步时,右手前按为实,左手搂膝为虚。

        其次,在虚实变化中。

        还应该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就用左搂膝拗步来说,右手虽为实,但在开始向前推按时,手掌蓄力而不张,手掌略呈凹形,也可以称之为虚掌,这就是实中有虚,相反,搂膝之左手虽为虚,但也要有搂开对手,踢自己裆部之脚的意念,手中的劲不能丢,不使过于飘,这就是虚中有实。

        再次,当手伸出至定式时,一般是由虚而实。

        反之,在应当收手的时候,那么手掌就应当由实转虚,手掌由舒展而复归含蓄,呈凹形。

        第三个问题,是赵卫东的动作上下,不能相随。

        师傅要求赵卫东在练拳时,应尽量做到手和脚,同起同止、上下相随,弓步是太极拳中主要的步型,“弓到手到”的道理是练拳者人,都人尽皆知的常识,但真要做到也并非轻而易举。

        如左棚,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一般人最常见的毛病,是左腿已经弓到,而两手还在慢慢地左棚、右采,这样就手脚脱节了,内劲也就大减,倒撵猴接斜飞势时,赵卫东的腿已弓到,而两手还在右挒、左采。

        更有甚者,两手尚未开始挒采,右腿早已弓到了。

        弓到手不到的尚有右棚、挤、按、单鞭、搂膝拗步、搬拦捶、扇通臂、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左右打虎和弯弓射虎。

        其中后面三个动作中的。

        上下不相随最为常见。

        这是因为对师傅关于“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以增加反射力”的道理,理解不深造成的,倒撵猴在退步时,应一手按到,另一手收到,前脚扣到位,同时后腿正好坐实。

        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