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第0159章好多野果

第(1/2)页

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大山前面,能骑自行车的路就从山前经过,老师和同学们都锁上自行车,拿好东西,开始沿小路上山。

        还没有走一段路。

        就听过不少同学,已经看到路边各种各样的野果,吸引了一些同学到路边的山上去采摘,赵卫东看着山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野果。

        心里感到特别高兴,这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礼物。

        这些丰富多彩的各色野果,不知给这个物质馈乏的年代的少年儿童,带来多少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十分可惜的是,由于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全国各地的森林资源,遭遇到毁灭性砍伐,还有极不恰当的植树造林方法,极大的破坏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大量的物种消失,大量的动物濒临灭绝。

        在几十年后,眼前的多数的野果,已经很难看到了。

        现行的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模式,就是采取灭绝性的砍伐,植树造林采取的方式是,将树木全部砍完后。

        就清除造林区域内,杂草灌木和其他树种。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避免杂草灌木,还其他经济价值低的树种跟经济林争夺肥水,以保证经济林的快速生长,而且选择的经济树种,基本都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杉木和松木。

        并且将晒干后的杂草灌木。

        并将造林区域内,所有的杂草灌木点燃进行炼山。

        希望通过炼山的方式,彻底灭绝杂草灌木的再生可能,为了让表层的肥沃土壤肥力不流失,就采取深挖垦复的方式,把山皮以及草木灰翻过来埋入土中,做为植树造林的肥料。

        希望通过这些做法,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促使有机质分解。

        积蓄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然后再成片成片种植松木和杉木,用后世的一句网络名言来形容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其实这样做法,绝对可以说是利少弊多。

        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到底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一个是人工改变森林的自然生态,二是大量的物种消失了,三是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四是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大幅降低,五也是最最重要的,经千年万年才形成的防止水土流失、能有效涵养水源的山皮被破坏了,这也就造成旱灾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黄,洪水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

        因为自然就是一个生态链。

        只要缺少一环,就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而我们国家现行采用的,资源利用方式,当然也是为了从森林中获得更多的财富。

        觉得现在森林中有大量的树木,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这是严重浪费资源,不如把现有的森林砍伐掉,像种田一样,对森林进行人工干预,使得单位面积的山地,能够产出更多的经济林木,而且选择经济最高、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杉木、松木,做为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

        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几十年中。

        在全国的林区大量推广。

        使得全国的原始森林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到了后世的二十一世纪,全国保留下来的原始森林,可以说是曲指可数。

        也因为采取大量种植杉木、松木。

        这两个品种都是针叶林,全国极大面积的针叶林,极大的改变了我国的气候状态,由于针叶林的蒸腾作用,仅有阔叶林的十分之一,自然而然空气中水蒸气就大量减少,这样也就改变了森林地区的气候状况。

        这也就造成了气候的严重失调。

        森林可以说是地球之肺,森林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后世全国的河流,只要一发洪水,基本上没有一条河不是黄河。

        经常是一下大雨就发洪水。

        一段时间不下雨就闹旱灾,经常出现山体滑坡的灾难。

        这也跟没有阔叶林有密切关系,因为阔叶林的蒸腾作用很大,因此土山的大量水分被蒸腾到空气当中,这样土山也就很少出现,土壤水分含量过度饱和,这样山体也就很难发生山体滑坡的灾难。

        后世很明显没有大量的阔叶林,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自然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就不可避免频繁发生。

        现在全国各地原始森林比比皆是。

        森林之中到处古木参天,直径一米以上的大树数不胜数。

        可是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这些到几十年后,只剩下一些凤毛麟角寥寥可数,令人扼腕。

        看着眼前兴高采烈的老师和同学们,赵卫东也为眼前美好的大自然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