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0163章出谋划策

第(1/2)页

这两天,全家人都开始在忙碌着,老妈在整理行李,虽然不多,但反复整理了多次,有些东西拿了出来,犹豫了一会儿又放了回去,考虑了一下又再拿了出来。

        赵卫东觉得,有股淡淡的离愁在笼罩着全家。

        对于既将的分别全家人都是不舍……

        下午,革委办的同志,帮助送来了赵卫东下乡插队的通知和手续,并送来县知青办,送给每位下乡插队知青的礼物,一件棕衣、一顶斗笠、一把锄头,还有给公社的生活补助通知执行时间,每个月给知青补助八元钱,为期一年,给大队医疗站,一次性五元钱的作为合作医疗费。

        赵卫东对革委办同志的,热情帮助表示感谢。

        吃完晚饭后,赵卫东看着自己收拾的一堆东西,有草席、被褥、换洗衣物,还有棕衣、斗笠、锄头,想到明天就要到周坑大队去当农民了。

        他又想到现在父亲,已经是县委第一副书记。

        洪书记已经是地委副书记,在县里的时间不可能很长。

        而且工作的重心将会转到地区,县里的工作很快将会由父亲主持,本来县里有两系人马,一系是县委书记洪建辉,另一系则是范进才为主的,有二个常委支持他,现在他被调走后。

        县革委会副主任陆世文就成了领头人。

        老爸刚走上这个岗位,资历尚浅,在常委会中还没有号召力,几位老资格的常委不服气也是必然的,工作开展肯定难度很大。

        上级肯定也有考验老爸的意思。

        如果老爸没有能力掌控局面,到时组织上可能就会,另派人到县里担任书记,如果老爸确有能力,那就予以重用,看样子要利用洪书记目前还在兼任县委书记的机会,有利于逐步掌控局面。

        赵卫东知道老爸已经打上了洪系的烙印。

        洪书记看中老爸的工作能力。

        他这一次的提拔也是因为老爸的成绩造就的,而且这紧要关头勇于承担责任,人品肯定能得到洪书记的认可,肯定会扶上马送一程的,只要老爸能作出成绩。

        肯定是能够得到洪系常委们认可的。

        走到客厅,父母亲坐在藤木沙发上说着话,赵卫东坐到他们身边的沙发上,赵国钧看了赵卫东一眼说道:

        “卫东,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赵卫东说道:“是啊,老爸,我明天就要下去了,估计要回来还有一段时间,老爸现在已经坐上了县委第二把手的位子,但是肯定有不少的常委心里是不服气的,下个阶段很重要,老爸不知对眼前的工作有什么考虑?”

        赵国钧正气凛然,充满着自信的说道:

        “只要是从工作角度出发,他们提什么意见我都听,如果阻碍了经济发展,拖后腿,那我就不管他的资格有多老,我也不会客气的。”

        赵卫东崇拜的看着老爸,他知道老爸的工作能力很强。

        只是为人过于刚直,不善于变通。

        当然工作思路也受到当时环境的限制,不能做出特别显著的成绩,也就不能引起起主要领导的重视,因此仕途走得十分艰难,一生都没有大的作为,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赵卫东提供如此超前的经济发展理论、经验和办法,让老爸如虎添翼。

        就像目前在全县推广的计件工资制度。

        老爸在具体的方案上细致周到,既做到了可操作性强、又并顾及各方利益,使得阻力最小,使得计件工资制度得到全县迅速在铺开。

        有了这么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

        使得父亲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化解了可能出现的梗阻问题,使得制度得以快速推广,快速出成效,也难怪老爸很有自信,老爸的悟性还是很高的,只要自己把一些想法提出来就行了。

        于是赵卫东接着说道:

        “老爸,关于官场上的东西,你比我懂得更多,我就不多讲了,但是有一句我还是要讲,人说一朝君子一朝臣,你费尽心血把通义县建设好后,换了一个领导,他又换一套做法。”

        “使你制订的好政策,不能长期坚持,取得更大的成效。”

        “因此,你必需及早培养接班人,以保证好的制度、好的政策,可以长期得到长期执行,久久为功。”

        赵国钧慎重的说道:

        “你这个提醒了我,确实不能光顾工作,把可持续发展忽略了,接班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嗯,我会注意的。”

        赵卫东继续说道:

        “老爸,下面我就经济建设方面给你提一些建议,供你参考,我们县经济落后,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增加投资,兴办企业,可是目前投资很有限,那就目前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呢?”

        “我的建议是:一是发挥现有企业设备的潜力。”

        “工厂根据情况,实行二班倒或三班倒,这样就能使一个企业,生产二个工厂或者三个工厂的厂品来,这无形中就等于经济规模。”

        “增加二至三倍,经济效益显著。”

        “二是争取银行贷款兴办企业,兴办一些投资少、效益高的企业。”

        “三是通过县财政开展社会集资办企业,可以对集资款给予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