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第0327章国民收入

第(1/2)页

在现代社会,想要真正实现工业化。

        就必须立足本国市场,培育国内消费市场规模。

        我们国家人均消费不必超过米国,只要达到米国人均消费的一半,我们国家就足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了。

        那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工业规模。

        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十四倍的规模,那么产业工人增加十四倍,自然农业人口就自然就很低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虽然人均消费仅是米国的一半,但经济总量将会是米国的两倍多。

        可见消费市场的大小。

        也就决定了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小。

        可见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失去殖民地后,先后都进行的新经济改革,总的来说还是很成功的。

        这些国家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工业化的国家的基础。

        只是不少发达国家国力,有不小的下降,当然也有的发达国家更加强大起来,例如日本就因为国小人多资源贫乏,主要经济特点是两头在外,在二战战败后,日本失去国外的所有殖民地。

        可是日本又是一个,国小资源少的国家。

        再加上日本是一个岛国,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

        给日本朝野长期的危机感,让他们的国家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日本才能很快就从战败的废墟中迅速发展起来。

        当然,早期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的爆发。

        使得米国等联合国军,为了解决后勤补给的困难,就近从日本大量订购各种物资,这非常有效的刺激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复苏,到了六十年代后,这些订单就越来越少了。

        日本政府眼看经济又要再次萧条。

        日本当时有一个首相,突然想到产品出口没有出路了。

        是不是可以把产品卖给自己的国民呢,其实要保持经济繁荣,就是要让工厂的产品卖出去,工厂才能继续生存。

        如果工厂产品卖不出去,工厂就只能倒闭了。

        于是当时的首相池田勇人就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因为失去朝鲜战争的大量订单,希望通过国民购买力增长,来把这个缺口补上,以维持经济的繁荣,也就通过政府指导企业,逐步提高工人工资。

        当然政府工作人员也带头提高工资。

        希望通过工资收入翻倍之后。

        能够衍生出更多的购买力,从而消化国内企业的过剩产能,以保持国内企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这也是此时,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无奈选择。

        因为在初期的时候,企业普遍不认可这一做法,因为这也是资本家的本性所决定的,他们都是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高工人工资,那不就是减少了资本家的利润了吗!

        可是由于政府在强制推行。

        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在无可奈何之下。

        只得一点一点的提高工人工资,为了不减少自己的利润,资本家们都把提高工人工资,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种种方法。

        消化了多出来的成本开支。

        随着工资提高后,国民所暴发出来的消费能力,让企业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让企业尝到了给工人增加工资的甜头,他们发现原来给工人增加工资后,最后的受益者竟然是企业自己。

        大批企业由原来被动给工人增加工资。

        变为主动开始为工人增加工资。

        这样西方发达国家,就利用不断扩大的国内消费,来消化工业化国家的大量工业品。

        使得西方工业化国家。

        在失去大量殖民地,做为工业品的倾销地后,又一次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避免了因为失去殖民地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萧条,可是对于工资的增长也是有限的。

        当工资增长到一定限度的时候。

        经济又出现了经济滞涨的问题,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米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又利用自己科技领先的优势,加强对技术出口的严格管控,利用高技术带来的高收益。

        去剥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财富。

        在很多高技术产品中,核心技术都普遍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手里,他们也就利用高技术的垄断,而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第三世界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生产出来的高技术产品,仅能获取十分微薄的利润。

        这也是几十年过去了。

        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也可以说是经历了极为艰苦卓绝的奋斗。

        可是国家就是无法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当然也有很少的一些国家成功的崛起,那些的袖珍小国除外。

        就一个韩国实现了这个崛起。

        从第三世界进阶到第二世界的行列,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其实所谓的汉江奇迹,其实是朴正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他发现西方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提高工人工资,用拉动国内消费。

        实现国家经济振兴的办法。

        对提振朝国经济同样具有作用。

        于是他做得比西方国家更激进,日本提出十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而朴正熙提出十年国民收入增长六倍的计划。

        经过强制推行后。

        韩国企业在尝到甜头后,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当然政府与企业的大幅提高工资,也让广大国民感到无比的温暖,激发了韩国的全体国民无比的爱国爱企热情,爱国爱企爱国货,使得外国产品在韩国没有消费市场。

        而日本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日本政府和企业用危机意识凝聚了人心。

        采取了科技质量成本的策略,善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采用模仿学习、消化吸收技术,并进行再创新,使得日本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