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个儿李的烦恼

第(1/2)页

刘青年的名字像一个笑话似的快速传遍科汇集团。门卫室看门的杜老头儿这几天成了忙人——据说他认识刘青年。

        刘青年来报到时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杜老头儿,两个人聊过半个多小时。据他说,刘青年挺能说的。

        听了刘青年竞选的事,老杜头儿又得出一个结论:这孩子够有胆!放在自己身上,刀架脖子里那话也说不出口!

        人们找老杜头儿了解过之后,都是一脸不屑地笑——老杜头儿却不以为然,期望着哪天能再见到刘青年。

        在食品公司,刘青年更成了名人。刘青年属于销售部,这些天便总有些人神神秘秘地来“办事”,看到门口坐着的刘青年,便得到宝贝似的一脸欢喜地走了。

        “青年你行呀!”刘青年对面坐的大个儿李笑嘻嘻地说,“快赶上潘小江了!”

        这阵子正流行一个叫《过桥》的小品,主角潘小江,个子与刘青年差不多矮,但唱的高音绝对出彩!

        刘青年仍一脸无辜,也没当回事,叹着气说,“这就叫人闲是非多啊!”

        ——确实闲。销售部在编7个人。经常在岗的三个,除了刘青年和大个儿李,还有个管报表的蔡大姐。她爱人是商务局的,跟着原来的老局长,早几年食品公司红火时调过来,后来钱大旺成了商务局老一,蔡大姐爱人不得志,原地踏步,蔡大姐也一直在这儿呆着。平日里也没什么活儿,蔡大姐隔三差五来一次。其他人则几个月不露面,刘青年来半年了都没见过。

        办公室平日就刘青年和大个儿李。每天来了一杯茶,一张报,到中午了去厂门口“豆豆”米线馆,两块钱一碗,吃个差不多饱。刘青年来上班后第一个月工资110元。一天两碗豆豆米线,不太够。向大个儿李借了50元,勉强撑了一个月。第二个月开始发到180元,.缓和了些,但还是只能以“豆豆”为主食。好在就一个人,也没啥其他大的开支,刘青年这刚踏入社会的日子过得不咸不淡。

        大个儿李名叫李子团,家是郊区的,早晚回家吃饭,平时要比刘青年阔绰不少,不光吃“豆豆”米线,偶尔能来碗烩面小菜。但大个儿李跟刘青年可不一样,他已经26岁了,在好多人家孩子都可以会跑了。论相貌他身高一米八,虽有些偏瘦但脸盘子正,突出的特点是白,如果再戴上一副眼镜简直是标准的知识分子形象,正儿八经的算得上一表人才啊——可就因为这个破地方,偏偏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家里老催,他心里也急,动不动就一脸悲怆地和刘青年来一句“形势逼人”啊!

        他也想换个单位,可根本没门路。当初家里东拼西凑的,借了一大笔债,好不容易买到了这个集资工身份,轻易也割舍不下。

        本来大个儿李是在车间生产线上。四年前,食品公司形势正一片大好,“鹰天”火腿雄心勃勃要冲向全国,冲向亚洲。钱大旺亲自组建了一只50多人的销售队伍,都是从生产线上临时选拔的。大个儿李也每天背着一袋子大号的火腿冲向附近的洛城,宛阳,许州……

        跑了一年,省里还没有冲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