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最后的归属

第(1/2)页

海上码头,水运通达,船舶交汇。

        黄昏时分,又有一艘装载着煤炭的巨型货轮鸣着笛进港。

        经过一天劳作,已经极度劳累装卸工人,此时正三三两两的坐在地上休息。

        装卸煤灰的工作很累,但是如果这一天进港的煤船少,他们就能多休息一会儿。

        像今天这样,连续下了四船的情况,虽然不多,却偶尔会碰见。

        很多工人都已经精疲力竭了,一听到煤车鸣笛进港就有些发憷、心跳加速。可船靠岸了,就必须得卸货。

        他们所从事这家运输公司老板是个抠门又小气的家伙,和书上那多点了一根灯草都闭不上眼咽不了气的家伙差不多。

        听说别家早已经淘汰了全靠人工搬运,在作业区安上了装煤机,装船的时候只需要工人把煤放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就能把煤炭从码头上直接输送到船上。

        卸煤也一样,只是传送带换了个方向。

        像他们这样还靠人力装煤,两人一组,一根扁担一个大筐两把铁锨,到煤垛上锄煤,锄满了筐再抬到船上的真心就别无分号,独自一家了。

        他们每天这样锄了抬,抬了锄,自抬自装,在码头上往来运煤。

        满满一大筐煤,将扁担压得弯弯的,扁担架在工人的肩膀上,手锄肩扛,一班下来要往返几千次。

        几天下来,工人们满手水疱,肩膀都被扁担磨破了,肉破了好,好了又破,都结着痂,稍一碰触肿痛难忍,但是大家咬着牙干,谁也没说过一句泄气话,一天吃五顿饭顶着。

        这次靠岸的船,是一艘载重近万吨的煤炭船,全部靠人力抬送,一条船要工人们加班加点的干足十几个钟头才能下得完货。

        宁墨站在码头的一栋小二楼里,怜悯地看着下面这些咬牙拿起扁担筐和铁揪的工人们,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

        孔忆青看他一脸不忍,脸上突地浮出一抹复杂难明的淡笑。

        有什么不忍的?

        想要活下去,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们的船会在明天中午十二点半进港,希望这些工人能在明天十二点半之前卸完这船货。不然,我们出发的时间又得延误了。”

        听着孔忆青轻描淡写的话,宁墨心中第一次升起了后悔,或许他选择跟着孔忆青去国外,不是一个好想法。

        哪怕寻一个偏僻无人知的地方了此残生,可能也比这样去往异国他乡,和这样没有恻隐之心的姑婆天天相对的好。

        同时,他又觉得有些奇怪。

        那个每年会给他写很多封信,寄很多礼物,给很多零花钱的的姑婆,为什么见了面却是这样的不一样?

        这样的姑婆,怎么会写得出那些温情脉脉的信?

        那些信让人一眼看到就能生出一种温暖,如沐春风和感觉。

        信里的那个姑婆,和眼前相处了几天的姑婆,甚至是在京城家人面前时的姑婆,都是不同的。

        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种样貌?

        到底哪一种又才是真正的她呢?

        这栋小二楼也是属于孔忆青的产业,这些年,她虽然在外头,但家里的这些产业却也没丢,一直保留着。

        孔忆青睡着之后,宁墨悄悄地掩上门下了楼,信步走到了码头上,站在那些忙碌的工人中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