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他人见你如星魁,我则视你如蚍蜉!

第(1/2)页

另一饱受质疑的,还有梁山接受招安的问题!罪魁祸首,正是宋江!

        梁山义军一直是当朝的心腹大患,一直要千方百计地根除之。结果朝廷三战三败,高太尉还成为宋江的阶下囚。按照梁山惯例应该如数收降的,否则一杀了之。

        但是正当好汉们义愤填膺之时,宋江却一反常态,违背好汉意志,纳头便拜。

        你看宋江有多奸诈:他口口声声要为兄弟们两肋插刀,可是抓住了好兄弟林冲的大仇人高俅,不但没有像对待自己的仇人黄文炳那样凌迟吃肉,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并且传下命令:“如若今後杀人者,定依军令,处以重刑!”

        然后就是大摆宴席,跟万人切齿痛恨的大奸贼把酒言欢其乐融融,高俅临走,宋江再设筵宴送行,出金银彩缎之类,约数千金,专送太尉,为折席之礼;众节度使以下,另有馈送——犒赏三军可没这么大方。

        以此为为日后招安铺路,演释了一场放虎归山的丑剧。说是为梁山好汉谋一个好的前程,倒不如说是宋江为一己之私,而做成了一桩肮脏的政治交易。

        要知道在此之前,宋江是曾经信誓旦旦地要为朝廷锄奸、为百姓除害的。可是为了自己能受招安做大官,宋江是见庙就烧香见佛就磕头。哪管忠臣奸臣,只要能让我当官,那都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

        宋江打着忠君报国的旗号,大杀官军和地方官员,而且杀起来毫不手软;带着义气的面具“赚他上山”,不惜杀害幼童,更不在乎把一个村镇烧成白地。而这样做,就是给“兄弟”栽赃,比如他就是这么坑朱仝、秦明的,气得秦明发狠:“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为了在梁山上引进平衡势力卢俊义,居然给他戴上了一个谋反的帽子。

        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报效国家!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招安大事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

        纵观梁山起义发展壮大的历史来看,宋江的号召力组织能力,远远超过梁山前任领导人王伦、晁盖和现任领导集体中的吴用、卢俊义,他创造了梁山的辉煌鼎盛时期.

        但是,也正是他的影响,推动了梁山队伍在军事连获胜利的情况下,主动向朝廷投降,导致梁山好汉死伤无数。梁山事业,成也宋江,败也宋江。

        王伦当年看水浒之时,每每看到因为宋江的招安而在战场惨死的梁山好汉们,都不由得义愤填膺。也看清了这个及时雨的虚伪,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

        要比起奸诈来,就是蔡京、高俅也要畏惧宋江三分。所以他们千方百计也要弄死宋江,其实蔡京杨戬所畏惧的,是宋江在职场上的威胁:要是宋江在朝堂上做稳做大,那北宋六贼就要变成七个了。

        把宋江定义为英雄,有些拔高,他应该是个乱世枭雄,这样的人,在他之前有刘邦,有曹操,有刘备,在他之后有朱元璋,有袁世凯,有蒋、介石。

        王伦有时也想也许只有像他这样的枭雄,才当得了水泊梁山的一把手,毕竟这是个绿林好汉集中营。

        书归正传!宋江迎上自家胞弟,酒家大堂相聚,正待开口说话,晁盖也到跟前。“贤弟,多是不见了!”

        宋江赶忙回拜,“不想保正哥哥在此!”

        再看过来的王伦三人,却不认得。见三人风采真个不凡,于是拱手问道:“宋江眼拙,还请恕罪。敢问三位好汉尊姓大名?”

        还未等王伦言语,晁盖当先道:“兄弟可忘了我与你说的伯符兄弟!”然后,晁盖又将广惠、马灵介绍了。

        晁盖将宋江看做手足兄弟,从来对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